劳务输出大镇民工数锐减3成 "缺工"时代来临?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劳务输出大镇民工数锐减3成 "缺工"时代来临?
2010年02月25日 09:56 来源:成都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东莞缺工、广州缺工、杭州缺工……新年伊始,“用工荒”迅速席卷珠三角和长三角。

  四处喊缺工,那么,中国的农民工都到哪里去了?

  本报记者昨日探访了成都最著名的农民工输出地———金堂县竹篙镇,发现专家关于“中国进入缺工时代”的判断在已这里悄然得到印证。

  我们这儿

  打工的以老一辈居多

  易遵尚家在金堂竹篙镇常乐社区10组。从竹篙镇驱车去易遵尚家,要沿一条乡间公路行驶10分钟左右。

  公路两边开满了油菜花,偶有穿插其间的稻田,也已经荒芜。易遵尚说,他们这儿本来是可以种两季水稻的,但现在都只种一季了,因为“劳动力都出外打工去了”。据他介绍,他们村民小组40岁左右的青壮年约有50个,均在外面打工,占了总人口的近4成。而今年已经39岁的他,已经在外打工22年———成都4年、广东18年。

  “打工的以老一辈居多,下一代比较少。”易遵尚说,他儿子今年17岁,去年因成绩不好高中没毕业就加入了打工大军,在竹篙镇上卖货。但他们组上与儿子年纪相仿的10多个年轻人中,只有5个在打工,“还有一些在读书”。

  对儿子加入打工队伍,易遵尚没有感到意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他指着公路两边高高低低的楼房说:“这些房子都是村民出去打工赚回来的,不出去,肯定盖不起来。”但近几年,一些年纪较大的打工者已陆续回到村里,“如果没有技术,很难找到工作”。

  就算儿子辈全部打工

  也只是我们当年的1/3

  在这个村民小组,新老农民工的交替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进行着。而正是这种看似平常的农民工新老交替,对中国特别是沿海一带的“用工”产生了重大影响。

  易遵尚的父辈共有7个兄弟姐妹,所以算上堂姑表亲,易遵尚的兄弟姐妹超过30个,而这30个,基本上都进入了中国第一代农民工的行列。“到了我儿子这辈,他的兄弟姐妹目前打工的只有3个,一个卖汽车,两个卖货。其余年纪都很小,即使将来全部打工,也才12个”,而这12人中还包含他今年才4岁的女儿。

  除了易遵尚家,其他村民家里情况也大体相当。“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村民一般都只生一个孩子,生两个的很少”,随着“80后”和“90后”逐渐成为农民工的主体,计划生育政策正在悄然影响着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进而影响着中国的用工情况。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