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方案将报国务院 个税或以家庭为单位(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收入分配方案将报国务院 个税或以家庭为单位(2)
2010年03月05日 15:49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缩小差距:二次分配路线图

  提高工资性收入并不能完全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本报了解,关于工资收入方面,《指导意见》初稿还强调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标准等。

  据知情人士透露,《指导意见》初稿中特别强调了“工会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强调了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中要发挥作用。

  不过,即使对于涨工资,工人群体也存在诸多不同,普通工人收入较低,农民工收入低,不同行业之间的人收入也有差距,管理层和工人之间也有很大差距,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亦是一大挑战。

  本报了解,《指导意见》初稿将通过二次分配进一步理顺收入分配格局。

  这其中的两大难题,一是如何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二是存在的巨额社保缺口,以及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支出压力对工资性收入提高的部分抵消;三是国家征收垄断收入,并在二次分配中以转移支付方式缩小差距。

  以《指导意见》初稿中强调的反对垄断企业过高收入的说法为例,苏海南表示,国家就需要通过二次分配将国有垄断企业的利润收缴后让利给居民。

  “企业,特别是国有垄断企业要把利润上缴给国家;从政府角度看,要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减免税,这样就会让居民分得的份额增加,而政府让利的部分可以从征收国有垄断企业的利润中弥补。”苏海南说。

  对于如何化解支出压力,防止工资提高被抵消,苏海南告诉本报记者,“将出的《指导意见》初稿包括二次分配中财政收支中拿出多少用于社保、教育等问题。”担任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副司长的苏海南,也曾参与了《指导意见》初稿的征求意见工作。

  相比较来说,如何缩小城乡差距,这一任务则更加艰巨。

  “城乡收入差距可能是最不公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加上福利性收入差距更大。”因此,这也成为国家最为关注的调整分配的重点。杨宜勇告诉本报记者.

  安徽省政协常委程必定就告诉本报记者,2008年大量民工在沿海地区找不到工作,收入骤降,收入差距更大,其认为如今进行的产业转移会加快内地城镇化建设,有可能缩小这种收入差距。

  在《指导意见》初稿当前版本中,提出要加大农村收入,其中加快城镇化步伐、壮大县域经济是核心措施。

  在迟福林看来,其希望“城乡收入差距从2008年的3.31:1控制到3:1以内。”

  何时改:2010年或是改革元年

  2010年,收入分配改革大幕已徐徐拉开。

  3月初,全国两会刚开始,致公党中央就以集体名义向全国政协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的提案》。

  截至3月4日下午5点,据本报不完全统计,已经有4份就收入分配改革提出建议或者提案的代表和委员,分别为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致公党中央、迟福林,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等都提出了相关提案。

  更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就收入分配改革提出了自身的看法,这些提案或建议将为正在进行修改之中的《指导意见》初稿提供借鉴。

  “本来2009年应该出台的,由于2009年保增长的比较忙,加上国务院也要求再修改完善下。”3月4日,一位参与过《指导意见》初稿征求意见的核心人士透露说。

  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出台《关于加强收入分配调节的指导意见及实施细则》。

  “2010年如无意外,肯定会出台。”上述参与过《指导意见》初稿征求意见的人士透露说,杨宜勇和担任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司副司长的苏海南也基本肯定了这一说法。

  中央高层在今年年初就释放出相关信号,并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作为“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任务。

  2010年1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集体学习会上指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增加城乡劳动者劳动报酬,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

  紧接着在2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时亦特别指出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把蛋糕分好,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在苏海南看来,国家高层已经深刻意识到收入分配改革的紧迫性。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说,在2010年的工作中,政协“将就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孙小林)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