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民工荒真相调查 全国各地分流不少务工人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珠三角民工荒真相调查 全国各地分流不少务工人员
2010年03月09日 05:22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珠三角有部分中小企业因种种原因部分生产线未能开工。
这栋珠三角的企业员工宿舍因为缺工,空着一层无人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一问:用工缺口200万?答:太夸张,工厂宁找临时工不涨薪

  二问:“刘易斯拐点”到来?答:劳力总量仍过剩,但年轻劳力剧减

  三问:涨工资倒逼企业升级?答:珠三角加工企业微利生存

  往年的大年初七,“冬眠”的企业已经开始纷纷苏醒,而今年开春,“用工荒”却瘟疫般地传遍整个珠三角。随后,“缺工200万”的非官方消息震撼传出,一时间,人心惶惶,众企业齐喊“渴”。

  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后,“世界工厂”才开始热闹了起来:背着行囊、背井离乡的外来工们及时雨般地填补用人空缺,掀起了年后招工的一次高峰。

  且不论“缺工200万”的真实性,从昔日外来工们打着横幅“我们需要找工作”、“一江春水向南流”的“揾工难”浪潮,到如今企业们打着横幅“我们要招工”的角色互换,对珠三角企业来说,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民工荒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文/本报记者 杜安娜、李颖

  图/本报记者 顾展旭

  “刘易斯拐点”

  劳动力从过剩到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的富余劳动力总量逐渐减少,直至“归零”。

  名词解释

  元宵节后,东莞白濠工业区人气复苏,提着大包小包的农民工们纷至沓来。工业区各厂家门口的招工台前有人问津了。招工人员一扫冷清的沮丧,分外热情地指导他们填写资料。

  这些用厂车接来的务工人员表情轻松,饶有兴趣地到不同的招工点了解情况,希望能找到更能令自己满意的工厂。

  工厂 几家欢喜几家愁

    大厂:运转良好

    小厂:勒紧腰带

  还没等记者靠近,老马已经从钜祥鞋业招工台后站了起来,大声问道:“找工作吗?”“现在厂里缺200~300号人,普工、技术工都缺。厨师、保安也差人。”老马已经被年后“招工难”的事实磨得没脾气了。中午吃饭时间,前来问询的人不多,老马索性让厂门口的两名保安人员代为照管。

  白濠区的工厂似乎还没上紧“弦”。据老马介绍,钜祥鞋业原本有3条生产线,现在只有一条生产线开工,约有工人100多人。

  钜祥鞋业于去年10月从清远搬到东莞,不少工人因不愿离开清远而辞职,所以厂里从去年年底开始就一直缺人,工人总数最多时也只有100多人。

  人员流失过多,更让他们苦恼。“即便能找到人,也留不住人,基本上招10个人,就走5个人。有的工作不到一星期就走了。”

  据记者了解,像钜祥鞋业这样以外销为主的生产厂家,今年订单暴增,招人却成了大问题。

  同在一个工业区的另外一家内销工厂鹏利鞋厂同样缺工200~300人,工厂负责人伍常春说,比起做外贸的企业,以内销为主的企业情况相对好一些,“因为订单控制在自己手里”。鹏利鞋厂比较幸运,去年回家过年的工人,只有20几个没有返工,年后招工的压力不算太大。

  据东莞理想人才劳务市场营销中心总监黄京则分析,近年来,“民工荒”现象一直存在,从2007年开始,招工已经比较难了。目前看来,情况还可以,过了元宵节,工人们又来东莞了。中上规模的工厂(如员工总数在500人以上的),管理正规的工厂,人员比较稳定。那些只有100~200人的“迷你厂”就比较难招到人了。这些小厂在企业文化、娱乐设施等方面可能比较欠缺,老板一言堂的情况居多。

  工资 劳资双方持续博弈

    待遇:普遍不高

    招人:为了储备

    工人:等待观望

    老板:大多不慌

  春节前,伍常春已经预料到节后会出现招工难的情况,“只是没想到今年会这么困难”。所以在放假前,工厂就想了一些办法,比如,新进工人在年前涨了一次工资,从1000元/月提高到1150元/月,此外还严格控制加班时间,这样才能吸引老员工回来。

  看到形势不妙,年后他们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工厂建立8年以来,第一次在报纸上做了半个版的招聘广告。还采取“以工带工”,老员工每介绍一名新员工,就给予50~100元的奖励。另外,到人才服务市场招聘会上大肆招人——不过应聘的人并不多,基本上没有当场签约的。

  在伍常春看来,这些已经很“掉架子”的招数,并没有扭转局势。从开年到现在,他们只招到了约90人,而且“主要是以旧带新的形式,在人才市场上基本招不到人了”。

  去年以来,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改善民工的生活条件,如:改善伙食,开始注意饭菜的味道;改进住宿条件,不少宿舍安装了空调,有的企业还为工人提供了“夫妻房”。员工的福利在增加,各类法定保险也基本齐全,包括:社保、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佛山家具行业副会长张颖珐说:“在家具行业,四五年前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10%~15%,现在差不多要占到15%~20%。”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