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表态迟疑 希腊或向IMF求援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欧盟表态迟疑 希腊或向IMF求援 (2)
2010年03月19日 07:39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费尔德斯坦的判断与欧洲央行总裁特里谢的看法相左。特里谢称,希腊此前应对危机的策略“有说服力”,并以“荒谬”驳斥有关希腊可能会退出欧元区的臆测。

  国内也有学者认为,希腊及其他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能够有惊无险地解决,不必过于夸大其影响。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陈炳才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就指出,希腊债务问题的解决可以有很多种方案,完全不必走“退出欧元区”的极端路线。他表示,除了求助于IM F的方案外,“希腊还可以借鉴冰岛此前处理危机的经验,延长债务的偿还期限;或者学习美联储在应对经济危机时的方法,由欧洲央行出面购买希腊发行的政府债券”。

  陈炳才指出,还有一种方案是欧盟对其自身的制度层面的调整。希腊债务问题能够撼动欧元汇率,根本原因在于欧元区存在的体制性缺陷———财政与货币政策不统一。欧元区在机构设置上只有欧洲央行,没有单一的“欧洲财政部”。成员国借助稳定欧元的庇护,以低利率获得长期融资,且不必担心通胀、汇率波动或者违约问题。这种体制缺陷助长了部分成员国的财政松弛状况,最终酿成大范围的债务危机,“预计欧盟日后会加强成员国联系及严控各国财政预算,通过制度调整弥补上述缺陷”。

  还有分析师认为,希腊赤字危机若一发不可收拾,恐将损害市场对欧元的信心,因此欧盟势必对希腊伸出援手,以避免殃及欧元。并且,希腊国债价格和欧元的大幅下挫更多的是市场投机因素在作怪,从目前市场对希腊方面的一些积极举动的反应来看,各方对此次危机的解决抱有信心。此外,欧元启动以来成绩斐然,欧元区的经济发展具备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国际地位不会动摇。尽管希腊债务危机使欧元区的稳定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欧元区体系的深层次结构弊端暴露无遗,但欧盟不会让其11年的货币一体化努力付诸东流,欧元区也不会面临分裂的命运。

  聚焦  对我国有启示意义 或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契机

  有观点认为,希腊债务问题引发的欧元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契机。此次危机不仅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探明了雷区,同时也为我国货币政策适时而动、完善人民币配套支持体系以及金融监管机制等提供了良好的教材。

  欧元和欧元区突陷危机,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的结构性缺陷。由于没有和统一的货币政策制度相配套的财政政策制度,财政方面的自主控制必然造成整个欧元体系的失衡,并且很有可能成为投机者渔利的目标。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需要未雨绸缪做好货币与财政的基础制度建设。

  分析人士还建议,我国可以考虑在欧元现处于低位的时候,择机将外汇储备中的部分美元资产转换成欧元资产。短期来看,这是为欧盟提供了援助,长期来看可以降低美元资产在我国外汇储备中的占比。但同时也认为,欧元区债务危机目前尚未过去,在购买欧元资产时还应谨慎。不过,也有分析人士对此持不同看法。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温彬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国外汇储备的波动是不断变化的,哪种储备货币所占比例多少不能简单地从一段时间来看,也不能简单地进行置换,应保持相对的平衡,不能因为某一阶段而去置换”。

  此外,我国还可利用欧元信誉危机,积极推动与以欧元部分结算贸易的国家如伊朗、委内瑞拉等在双边贸易中使用本币结算,并继续扩大人民币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如日元、泰铢、新加坡元等的互换合作,以增加人民币的国际使用量和覆盖面。温彬也指出,“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问题,目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逐步推动人民币作为区域性贸易结算”,例如,我国应以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今年1月1日生效为契机,加快推进东盟地区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工作。(记者肖莹莹 曾德金)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