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CEO杨元庆:一场减持风波引发的猜想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联想CEO杨元庆:一场减持风波引发的猜想
2010年03月26日 09:0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3月初,全国政协委员、联想集团CEO杨元庆在政协分组讨论会议上发言时称,2009年联想受金融危机影响巨大,海外业务营收下降20%-30%,不过目前联想已从去年初大幅亏损变成扭亏为盈。 中新社发 张宇 摄

  近日有香港媒体报道称,联想集团C E O杨元庆在本月连续三天减持联想集团股票,减持额度达到571.8万股,套现3082万港元。

  一时间,这场减持风波令杨元庆和联想集团的是是非非又再次跃上了舆论的舞台。

  辞职与理财的猜想

  根据香港证券交易所有关资料描述杨元庆的减持过程是:3月9日,他以每股4.072港元的价格认购271.6万股,当天又以5.344港元的价格抛售321.8万股;3月10日,杨元庆以5.40港元的价格售出150万股;11日他又以5.52港元的价格售出100万股。三日连续抛股的最终结果是,杨元庆所持联想股份从0.96%降至了0.9%。

  身为联想的C EO却如此大额度的减持集团股票,杨元庆的举动使得市场人士纷纷猜测其用意,有的猜杨元庆要辞职,也有人说其实他是在理财。

  关于杨元庆要离开联想的猜测早已有之。一年多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联想遭遇了滑铁卢,业绩一路下滑,并交出了自2005年联想并购IB M个人电脑业务3年以来最差的一份财报。那个时候,就有媒体猜测杨元庆受业绩影响或将离职。后来又有消息人士透露说,近年来,杨元庆的身体、精神状况都不佳,常常把自己一个人关进硕大的办公室,一呆就是一天。不过,最后联想还是通过一则40多字的澄清公告否认了离职的猜测。

  2009年2月柳传志在联想业绩陷入困境之时临危受命,在他复出仅一年之后,联想就扭亏为盈。尽管柳传志曾公开给杨元庆团队打出了最高分,但很多人还是将业绩归于柳传志的掌控大局。于是,有人认为,若杨元庆选择此时离开已效力20余年的联想,则是顺理成章的恰当时机。

  不过,不少行业分析师认为,高管选择此时套现是因联想集团股票达到一个阶段性高点,是一种个人的理财行为。本月17日,联想集团也再次做出回应称,高管此举是个人行为,不会影响公司本身。

  分析师指出,联想集团股价今年以来持续攀升,从1月初的4.5港元上涨到了目前的5.5港元左右。尽管距曾经的7港元高位还有一段距离,但是目前联想集团股票已经达到阶段性的高位,短期内再上升的可能性不大。杨元庆选在此时买卖股票,应该说是一个好时机。

  此外,还有人认为,杨元庆的减持是预估联想未来的转型风险。还有人质疑道,“既然杨元庆热爱联想,那怎么解释他抛售股票?这不明摆着不看好联想的未来嘛。”

  反对这些看法的人士,统计了这样一组数据,2009年中国有42家公司的高管选择了抛售自家股票。其中,减持量最大的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全年抛售2759.4万股;华胜天成的刘燕京等几名高管合计也抛售了1913万股;而减持股份占流通股本比重最大的是恒宝股份的副董事长江浩然,其减持量达到1368万股,占流通股本的12%。

  看来这卖自家股票也不是什么新鲜稀奇事了。

  对新兴业务“露怯”?

  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兴领域在当前发展的相当迅速。而部分人士所谓“杨元庆不看好联想未来”的担忧,主要指的就是联想谋划中,针对移动互联网的战略转型。

  近日,有国外媒体报道,联想C EO杨元庆表示,在未来五年之内移动互联网产品将占联想总销售额的80%。杨元庆还表示,联想今年的工作重点是推广移动互联网产品、促进亚洲、拉美和东欧等新兴市场的销售增长。

  自去年年底联想以2亿美元高价回购联想移动开始,联想布局移动互联网的大幕已然拉开。今年年初,联想展示了智能手机、智能本、平板电脑等典型的移动互联网产品正式发布了自己的移动互联网战略。

  在高调表态联想的战略布局的同时,杨元庆也指出,两年之内该业务肯定是投入期,不指望贡献盈利。于是,有舆论认为,既然联想的转型是必然,那么其转型过程中所要面临的风险也是不可避免的。

  其实,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不少传统的PC厂商都开始涉足移动互联网领域。像戴尔、宏基、华硕这样的老牌PC厂商都先后发布了自己的智能手机,华硕还发布了电子书阅读器。

  而现状是,苹果、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老资格”已经率先开抢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这一领域已经是强手如云、硝烟弥漫了。据说,中国的三大运营商都表示今年还要推出低价千元级的智能手机,这除了继续压低智能手机的利润之外,也让联想新推的LePhone在高端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无论是品牌影响力,还是商业模式,联想这样的PC厂商都不具备突出的优势,想要分一杯羹还是很艰难的。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