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众人金融生活的15个变化(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改变众人金融生活的15个变化(2)
2010年03月31日 09:56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网上银行

  随时随地去银行

  1999年的夏天,建行推出个人网上银行业务,成为首家推出个人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也许,连建行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推出的这一业务在10年之后已经成为各银行极其重要的一项业务。在建行之后,多家银行也陆续开展网上银行业务。伴随着网上购物的兴起,网上银行普及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09年中国网上银行市场交易总额超过400万亿,而这,仅仅才发展了10年的时间。

  存钱,取钱,甚至是查询余额,这在以前都是只有在银行网点才能完成。网上银行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传统。“以前要转帐,必须先把钱取出来再去其他的银行网点把钱传进去,麻烦不说,而且非常不安全。我从06年开始就一直使用

  网银转帐,非常方便,费用也比柜台便宜。最最重要的是,不用排队。”网银达人小强说。

  转帐、查询、买基金、买理财产品,包括交纳水电气费和电话费,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可以说,现在的网上银行,已经覆盖了银行柜台所有的个人业务,就像一个虚拟的银行柜员,帮助你完成所有的交易。

  从老百姓钱包的这个变化不难看出,近年来随着居民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对网上银行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电子银行已悄然成为一种时尚,15年的时间,网上银行已经完全走入了我们的生活,并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捷。

  理财产品

  让银行帮你理财

  2004年2月2日,光大银行上海分行在多个营业网点发行了内地第一个外币理财产品,不到半年后又推出了第一个人民币理财产品,从此揭开了内地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理财业务的序幕。

  在当年,让银行帮忙理财还是一件非常新潮的事情。而作为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重头戏”,光大银行发行该产品分为半年期和一年期两种,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4087%和2.8066%,明显高于同期1.89%和1.98%的税前储蓄利率。该产品固定收益超过储蓄和货币基金,当时又正逢股市遭遇熊市。这样,该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超过了同期储蓄、货币基金和股市的收益,这为银行理财业务一下子打开了市场并赢得了客户。

  2004年以前,人们手头的闲置资金只有三大流向——储蓄、国债和股市。如今,理财产品也成了重要的投资方向,各银行的理财产品数量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2009年中国境内主要商业银行共发行各类人民币理财产品5405款,较2008年增加1314款,涨幅达32%。尽管遭遇了08年的收益率风波,但我们应该看到,如今的银行理财产品已经变得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注重风险提示工作。统计数据显示,目前1年期信贷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平均在4%左右,尽管收益率不算高,但仍然高过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7%的数据,尤其适合风格稳健的投资者。

  黄金

  从装饰品到投资品

  倒退十年,如果有人问黄金可以拿来干什么?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黄金是奶奶、妈妈或者老婆装扮的金耳环、金戒指、金项链。款式旧了,不喜欢了,就拿去街边很小的打金铺,重新加工。有时还会为着不法打金匠企图克扣首饰重量而争吵半天。现如今,黄金不再局限于装扮的功能,投资理财成了它更重要的角色。

  2003年年底,高赛尔金银公司与招商银行清江支行签约,国内第一种由银行代理买卖的投资型金条诞生。此次推出的金条规格有1盎司、2盎司、5盎司、10盎司一共四种。当时的销售价格在每克107元左右,同时还提供有金条的回购业务。随后高赛尔金银公司与招商银行总行签订协议后,投资性金条逐渐在北京、天津、南京等地展开销售。2008年8月,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标准金锭供应商首次出现了成都民营企业的身影。四川省天泽贵金属公司成为了西部第一家为上海黄金

  交易所提供标准金锭的民营企业。纸黄金、实物黄金、黄金“T+D”,黄金的投资品种也在不断地丰富。

  而黄金的走势经过一轮深度调整后,在金融危机、美元贬值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展开了一场疯狂的上涨。四川投资者炒金热也在不断升温。2009年8月,一位来自绵阳的房地产商豪掷640余万元,一次性购入了实物金条30公斤,刷新了四川单笔购买实物金条的新纪录。时隔不到5个月,纪录就再次被刷新,来自南充的石油老板豪掷1200万,买入了50公斤金条。四川巨大的黄金消费潜力让人吃惊。

  除了这些超级买家外,普通投资者对黄金的热情也高涨。据四川最大的黄金批发商天鑫洋金业相关人士表示,老百姓对黄金的认可程度很高,现在一次买个一两公斤的人不再少数。“拿张废报纸一包,装进纸口袋里,这样的人很多”。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