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稻田养鱼” 浙江青田田鱼游出国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跨越千年“稻田养鱼” 浙江青田田鱼游出国门
2010年04月02日 18: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杭州4月2日电(邵燕飞 吴显)在浙江省青田县有个独特的小山村——方山乡龙现村,作为当地有名的“华侨村”,龙现村765人中有650多人侨居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更吸引公众目光的却是该村房前屋后的一口口小水塘和灌满水的梯田里游弋的一尾尾田鱼。

  日前,记者走进了这个已有700多年稻田养鱼历史、被誉为“有水的地方就有鱼”的小山村,在这个地方,经过数百年的积累、发展和完善,养殖田鱼已成为当地农民祖辈相传的谋生主要手段之一。1999年10月,龙现村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田鱼村”, 2005年6月被联合国评为亚洲唯一一个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保护实施地。龙现村因田鱼而闻名于世。

  记者从青田县委宣传部获悉,目前,青田“田鱼”已经发展成为青田县的一个特色产业,不仅销到周边县市和省外,而且还走出国门远销欧洲。

  跨越千年历史的“稻田养鱼”

  青田稻田养鱼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最早起源于农民利用溪水灌溉,溪水中的鱼在稻田中自然生长,经过长期驯化,形成了天然的稻鱼共生系统。现在的田鱼是一种变种的鲤鱼,有黑、红、黄、白四种颜色。清光绪《青田县志》曾记载“青田田鱼”:“田鱼,有红、黑、驳数色,土人在稻田及圩池中养之”。

  在青田龙现村,记者看到,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有水处皆有鱼。田里种稻,水体养鱼,鱼粪肥田,鱼稻共生,鱼粮共存,仿佛这是鱼的世界。在这里,养田鱼已经是龙现村村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们村里如果有人嫁女儿的话,就用田鱼(鱼种)作嫁妆,这样象征热爱劳动和致富。”龙现村村民王大姐告诉记者。

  记者获悉,1999年10月,龙现村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田鱼村”。2000年,相关课题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农牧渔业丰收计划,并被省政府授予“田鲤之乡”。“在2005年6月,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的稻田养鱼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稻鱼共生”,成为全球5个、亚洲惟一的入选项目。”青田宣传部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游”出国门 远销欧洲的田鱼产业

  记者了解到,目前龙现村已建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养殖基地520亩,养殖田鱼的稻田面积400余亩。青田全县标准化稻田养鱼面积达3.5万亩,田鱼年总产量达1300多吨,年产值3600多万元。

  龙现村村民金品宗就是专门做田鱼出口生意的,他隔三差五就要把田鱼装进带有氧气泵的大桶里,然后,通过空运运往欧美一些国家。金品宗告诉记者:“自从2005年青田‘稻田养鱼’被列入世界农业遗产后,活田鱼在国外就成了抢手货,一条田鱼高的可卖到40欧元呢。”

  青田宣传部有关人士告诉记者,现在,贴上“世遗”标签的青田田鱼在国外供不应求。该人士表示,以前青田田鱼运到国外,大多作为中餐馆的招牌菜。现在一些外国人了解到青田田鱼以田间昆虫、杂草为饲料,排泄物还可用来肥田并促进粮食增产的生态价值后,“很多人便买回家饲养,成为家中的观赏鱼”。

  稻田养鱼:让世界了解青田

  记者了解到,自从2005年6月,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的稻田养鱼被评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后,先后引来香港有线电视台在青田拍了《稻鱼话丰年》的专题片,英国BBC将青田作为“Wild China”的拍摄地之一,国内外知名媒体给予了极高关注。“这种品牌和社会效应,不是青田花钱做广告就可以得到的。”青田宣传部有关人士笑着告诉记者。

  青田县农业局局长赵玉明曾说,稻田养鱼成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地是一种荣誉,青田等于取得了一张金名片,社会影响力会马上提高。 “田鱼‘游’出国门,就像一个代表青田出使到国外的文化使者,让国外的人了解中国,了解青田。”(完)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