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收购步伐激进 李书福吞下沃尔沃后的财富裂变(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8年收购步伐激进 李书福吞下沃尔沃后的财富裂变(2)
2010年04月19日 12:52 来源:理财周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书福透露,2007年,他曾经去了一趟英国,到汇丰控股公司的总部“找钱”。得到对方的融资支持后,他亲往美国拜访福特公司高层。当时,福特公司深陷财政困境,亏损额高达126亿美元,为此不得不甩掉捷豹、路虎等知名品牌,但即便如此,它仍然舍不得出售沃尔沃。

  虽然碰了一鼻子灰,但李书福仍不死心。他曾连续两年跑到美国底特律参加车展,目的就是找机会和福特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喝杯咖啡,“聊聊沃尔沃”。对方却告诉李书福,福特的重组自救计划已初见成效,不会考虑卖沃尔沃。“我们福特一年的销售额是1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是1000多亿元。”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很明显:只有福特公司这样的跨国企业,才有资格拥有沃尔沃。

  最初,在福特公司高层看来,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的计划,完全是“蛇吞象”式的妄想,是自不量力的表现。然而,李书福软磨硬泡的时间长了,福特公司的很多人都记住了这个黄皮肤、笑眯眯、执著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因此,2008年底,当福特公司决定甩掉沃尔沃这个“包袱”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李书福。

  2009年初,李书福接待了一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福特公司独立董事约翰·桑顿。桑顿拜访吉利集团,只有一个目的:考察有意收购沃尔沃的买家的实力和诚意。结果,他得出这样的结论:福特公司应该认真考虑吉利集团的收购提议。

  在福特总部,李书福的收购提议被讨论了好几个月。但出于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考虑,董事会内部始终未能达成一致。

  为了说服福特公司,李书福通过一家英国公司,找到了全球顶尖的律师事务所富尔德、会计师事务所德勤、著名汽车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和著名企业并购公关公司博然思维,组建了一个200多人的谈判团队。“谈判的艰苦程度是难以想象的,光是双方准备的资料和谈判记录,就重达几十公斤,吉利集团谈判团队的成员,由于经常往返于国内和欧洲之间,常常早上醒来时都反应不过来自己身在何处。”一位曾参与谈判的人士说。

  工会问题是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行动中经常遇到的“拦路虎”,李书福也碰上了这个难题。一次,在和沃尔沃公司的工会代表谈判时,对方给李书福出了一道难题,问他能不能用3个词来说明为什么吉利是最合适的竞购者。当时,场上的气氛有些尴尬,主持人本打算出来圆场,但李书福摆摆手,决定自己面对这道难题。英文不太好的他回答说:“我想说的3个词就是I love you。我爱你们,我爱沃尔沃这个品牌。运营好沃尔沃品牌以及爱护沃尔沃的员工、保障员工的利益,是吉利的责任和义务!”李书福的这番表白,赢得了现场一阵热烈的掌声。

  2009年10月31日,福特公司终于在两个竞购者——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和中国吉利集团当中作出了选择:吉利集团被列为优先竞购者。

  2009年12月,福特对外宣布已和吉利达成框架协议。

  两年将沃尔沃扭亏为盈 李书福的并购理念

  “有如蛇吞象,消化得了吗?”理念更先进、经验更丰富的欧美人,都对它的连年亏损无可奈何,难道李书福有灵丹妙药吗?

  沃尔沃现在的问题多多。2009年,沃尔沃全球销量只有34万辆,亏损9.34亿美元。现代企业的天职是要盈利,外表憨厚内心精明的李书福也是个无利不起早的人,吉利凭什么敢冒如此大的风险呢?

  如今,外界最关心的是,李书福将如何运营沃尔沃这个品牌。

  3月28日,李书福在签约仪式上的发言一语中的:“吉利不生产沃尔沃,沃尔沃也不生产吉利。”他说,沃尔沃是一只“应该回归森林的老虎”,要解放这只“老虎”,就需要恢复沃尔沃自身的价值。据悉,沃尔沃目前的管理团队将被保留。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