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不能让创业板成为“圈钱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专家:不能让创业板成为“圈钱板”
2010年05月06日 04:2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创业板市场受到投资者追捧

  ●高价股票并未带来丰厚回报

  ●上市公司缺乏正确融资理念

  ●发行审核以及后续监管不严

  我国的创业板市场自去年10月30日正式开市交易以来,已度过了整整半年的时间。半年来,伴随投资者对这一新兴市场的大力追捧,创业板市场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不仅上市公司数量快速增加(已由最初的28家扩大到4月底的71家),而且市场股价也节节攀升。投资者对创业板的追捧无疑反映了其对创业板上市公司高成长性和这一市场发展前景的信心。

  然而,近期披露出的创业板公司资金超募和年度业绩数据则给过热的创业板市场带来一丝凉意。有人通过对深圳创业板、中小板、主板市场个股2009年业绩增速的梳理发现,创业板70家公司去年净利润同比平均增速为45.37%,而被市场广泛认为业绩相对稳定的深圳主板市场,同期的净利润平均增速则为48.50%,高出创业板3个百分点;同期深圳主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不过30倍,创业板却已高达近70倍。这些数据表明,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的现实表现有悖于投资者的青睐与信任,高价发行股票的公司并没有向投资者展现他们期望的高成长性和丰厚投资回报,相反,创业板市场似乎成了又一个圈钱的场所。

  资料表明,目前绝大部分创业板公司的超募资金仍以定期存单的形式躺在银行睡大觉,汉威电子、网宿科技、宝德股份、天龙光电、宝通带业、钢研高纳、中科电气、超图软件等一批公司根本找不到超募资金运用的方向,这种状况使得这些公司高价发行募集来的资金根本无法成为推动公司高成长的力量。有些公司虽然给出了超募资金使用的方向,但多数却是用于购买办公楼、土地等,这些进入房地产领域的资金又会成为加剧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因素。

  众所周知,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创业板市场健康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同样是上市公司的素质。上市公司素质体现在其成长性上,而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又通过其经营效益来衡量。如果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目的仅仅在于高价“圈钱”,并没有明确的使用超募资金的方向或项目,甚至将超募来的资金用于低收益的银行存款,则这些公司的资金使用效益必然大打折扣,其高成长性也必然无从体现。创业板公司去年业绩逊于主板所导致的创业板公司高成长神话的破灭就是明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理由对创业板公司的素质产生怀疑。如果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创业板市场能否实现长期健康发展,仍然存在变数。

  导致创业板上市公司普遍超募资金的原因很多。一是上市公司本身缺乏正确的融资理念,其表现就是一些公司往往只具有强烈的追求高发行市盈率和尽可能扩大融资规模的内在冲动,而缺乏为投资者创造最大回报的经营理念。二是现行规定的不尽合理催生了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动机。按照证监会的规定,首次公开募股后总股本小于4亿股的公司,首次公开募股时新发行股份的数量不能低于总股本的25%。在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已经市场化的情况下,由于所谓高成长性的推动,创业板新股发行普遍赢得了较高的发行市盈率和发行价,而发行数量又因上述限制性规定难以减少,这样就必然会造成上市公司普遍的资金超募现象。三是发行审核把关和后续的监管不严。如果在发行审核环节严格把关,或者监管层对超募资金使用进行严格监管,创业板公司超募资金的现象或许不会如此普遍。四是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试想,假如投资者在创业板市场投资中多一点理性、少一点盲动,则创业板公司就很难达到通过抬高发行市盈率来高价发行股票、超额募集资金的目的。

  鉴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要解决创业板公司超募资金的问题,既要在加强投资者教育的同时,强化对筹资者的教育,以便使双方树立正确的投资和筹资理念,也要强化发行审核这一创业板市场的入口关,更要加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资金使用的日常性后续监管。

  (作者为首都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教授 谢太峰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