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生堂、宝洁“渠道下沉”战略直指二三线市场(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资生堂、宝洁“渠道下沉”战略直指二三线市场(2)
2010年05月25日 09:18 来源:南方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专营店极度繁荣但隐含危机

  “中国化妆品专营店自1997年开始发展,2009年的不完全数据显示,在中国拥有接近15万家的化妆品专营店,其中化妆品零售总额的年度增长一直维持在15%左右。而专营店、门店数量的增长却高达30%。同时,在中国的二三级市场,化妆品专营店的护肤零售份 额 突 破 了60%,成为购买的重要渠道。”中国化妆品工业论坛组委会主席桑敬民表示,正在城市化过程中的市场对专营店的依赖性颇高。而记者从中国美容博览会参展的情况看,自主专营店渠道的品牌逐年增多,今年已经超过50%,从参观的群体来说,已经连续三年专营店的买家增长超过30%。

  “但专卖店极度繁荣的背后也隐藏着危机,全行业单店盈利水平持续下降,缺乏新盈利增长点,培训体系不完善,标准化运营实施难,标准化的手册制定难,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专营店良性发展的壁垒。”

  吴勇男则进一步透露,本土日化品牌的流通渠道正日渐式微中,九成以上出现销售与利润的双重下滑,优质店址的缺失、连锁模式的管理瓶颈,导致全国各地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专营店新店开业步伐有所减慢。“从目前的市场趋势看,专营店开始朝专、精、特的方向发展,更多无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此外,新兴渠道电子商务也对传统渠道形成潜在的冲击。“如果说前几年电子商务市场还是非正规军的话,今年会出现全新变化,欧莱雅已经把兰蔻、碧欧泉等高档产品采取网购的方式进行营销尝试,雅丝兰黛也开辟电子商务平台,目标直指其百货柜台无法全方位覆盖的中国二三线城市消费者。”吴勇男称,这些大品牌的介入显示出网购市场的巨大潜力已不可忽视。

  数据

  中国跃升化妆品全球第三大市场

  中国商业联合会的数据披露无疑让日化业界欣喜,2009年中国化妆品销售额已经超过1400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化妆品销售市场。但在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全球背景下,依然有着似有似无的阴影。记者从第二届中国化妆品工业论坛处了解到,在经济危机背景之下,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化妆品类增长16.9%,低于2008年的22.1%。而今年前两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25052亿元,同比增长17.9%,比上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但化妆品类增长仅为15.6%。

  市场风向

  市场消费结构裂变,男士化妆品走俏

  “城市化推动了消费结构升级,化妆品市场需求得到扩容,同时农村及乡镇居民消费能力明显提高,城镇化也让更多的人口进入城市,成为城市消费群体。”吴勇男表示。

  个人护理品

  显然,中等收入群体的壮大有力推动了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开始对化妆品行业的增长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从产品开发来看,具有时尚、个性诉求和技术含量属性的产品将会脱颖而出,在个人护理品市场,男士的需求正在被日益突出,差异化的定位促使其形成一块单独的蛋糕。”在中国化妆品工业论坛的首脑会议上,对于城市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究竟谁大谁小,尽管各企业CEO都有不同看法,但其仍然在产品类别上得到了相对一致的结论。

  洗涤用品

  在洗涤品市场,浓缩化和液体化也被预测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在细分品类市场上诞生本土品牌巨头的洗涤用品市场不容乐观,据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统计数据,去年1—8月洗涤用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 .57%,但利润总额却下降2 .73%。市场新的发展方向必将由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转移。”吴勇男称。 (南都记者 吕静莲 实习生 陈小倩)

参与互动(0)
【编辑:李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