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面临股市下行周期考验 券商逆境图存(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再次面临股市下行周期考验 券商逆境图存(2)
2010年05月26日 17:19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资管”竞争

  资产管理业务并非创新业务,从2001年开始,国内券商几乎都开展了受托投资管理业务。但因为风险控制不当及监管未到位,券商委托理财陷入混乱并造成大量窟窿,在南方证券等系列老牌券商倒闭后,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全面停滞。

  4月26日,光大证券发布的一季报让业界跌破眼镜,因自营业务严重亏损1.27亿元,每股收益同比减少达52.38%。但正是在这份令人颇感失望的业绩报告中,再次出现了资产管理业务挑大梁现象。

  “光大证券得益于这一轮资产管理业务开闸。”光大证券资产管理部一位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在2005年成为上一轮券商综合治理结束后首家获准开展资产管理业务的证券公司,光大证券发行了国内首支集合理财产品。

  出于拓展业务的急迫性,虽然监管审慎,但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在近几年还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甚至不惜试图“弯道超车”。

  按照证监会的规定,只有创新类券商才可以申请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但实际操作中,一方面,部分有资质的创新券商在设计产品时,提供变相的保本,拉拢资金,同基金公司竞争;另一方面,不少非创新类券商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通过与信托公司合作来开展委托理财。

  虽然近两年来,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已渐成规模,但与公募基金的市场份额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尤其是在牛市中,公募基金空前扩张,券商在机制上的缺陷愈发明显。

  近两年,券商和监管层开始在鼓励加快发展资产管理业务上逐渐取得共识。2009年10月,证监会正式公布“证券公司设立子公司审批”行政许可,券商以独立的子公司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有了法律依据。

  5月5日,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获得证监会批复,成为首家单独成立的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东方证券原资产管理部一位负责人表示,这种形式将会成为券商业的发展趋势,将逐步改变在资产管理领域“券商弱、基金强”的格局。

  一家大型券商资产管理部区域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券商做资产管理有两个优势,第一是卖方研究团队,第二是卖方销售渠道;但她也表示,缺乏独立的激励机制是最大的问题,难以与基金和私募竞争,资管公司独立出来会更灵活一些。

  监管诉求

  如何寻找新的盈利点?摆在券商面前的第一个解决方案就是扩充资本金。在现行的券商业监管体系下,净资本成为划分券商实力的主要指标,根据《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券商开展创新业务必须有雄厚的资本金支持。无论是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还是资产管理业务,资本金是获取“门票”的第一道槛。

  在“一参一控”(同一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只能同时控股一家券商、参股另一家券商)政策要求下,不少老牌券商开始受到历史问题的掣肘。最典型的则是“汇金系”券商:申银万国、国泰君安。国泰君安虽然凭借152亿元的净资本挤入了融资融券的第一轮试点,但创新业务的开展需要券商提供更多的资本金,国泰君安的后续实力明显不足。

  对于已上市的券商来说,解决资本金的问题则容易得多。以国元证券为例,这家区域券商在借壳上市后短短两年时间里,净资本已经扩充到127亿元,大大超过申银万国。继2009年西南证券、东北证券再融资后,长江证券在2010年3月也抛出了90亿元的增发方案,所募资金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

  在部分未上市券商资本金短板已显的情况下,已上市券商却普遍出现资金过剩的局面。西南证券研究员王大力表示,从中长期来看,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能够改变目前这种资本金过剩的局面,并能改善券商的业务结构,在提升业绩的同时,也能弥补佣金率下滑趋势的负面影响。

  另一位券商业人士告诉记者,靠创新业务来解决资金过剩的问题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如国元证券,虽然资本金充沛,但并未获得开展创新业务的资质,导致大量资金低效囤积。应该由监管层来改变现行的净资本为王的监管政策,引入多元化的考核指标。

  资本金并不是唯一的两难问题,除开展创新业务的门槛有待调整外,不少市场人士还在期待监管层出台更细化的监管标准来引导创新业务的发展,尤其是风险控制和隔离;但另一方面也希望能进一步放宽监管,加快审批。

  “鼓励券商发展创新业务,实际上是金融机构走向混业的一个过程。现在可以看到券商、基金、银行等不同的金融机构在一些业务领域出现了同质化的重叠现象,随着不同金融机构的发展诉求被逐渐释放出来,必然要求监管层趋于一致。”一家大型券商的高管表示。(樊婷)

参与互动(0)
【编辑:王文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