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带动地方经济 “义乌模式”受关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国有经济带动地方经济 “义乌模式”受关注
2010年05月27日 21: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义乌5月27日电(记者 张茵 见习记者 董齐)如何发挥国有经济的带动和引导作用?如何让国资监管体制起到实质作用?今天,在浙江义乌的举行的全国县级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现场会议上,来自全国各地国资委(局)负责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而独具特色的“义乌模式”被众多负责人视为全国县域国资改革的典范,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义乌是浙江中部的一座县级城市,但是这座“小”城市却创造了无数经济奇迹。短短的30年便从传统的农业小县发展为全国经济强市,实现了从马路市场到全球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的跨越发展,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他的“身上”。而这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义乌成功的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受区位和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解放以来,国家对义乌的投资很小,国有经济总量不大,产权多集中在商业、交通运输业和财政投资的基本建设等领域。”义乌市市长何美华介绍,但自改革开放后,当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最终实现经济的飞越发展。

  何美华告诉记者,从1996年开始,义乌便把商业局、物资局等承担经济职能的行政机构建制转为经济实体,实现了初步的政企分开。1998年更是以“三买断、一保障”(买断国有资产、职工身份、土地使用权,改制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进入社保)为核心,对全市200多家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了改制,至此国有资产基本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但关系到全市重点行业与关键领域义乌国有资产仍牢牢把握着。“国有经济要做到进退适度、有进有退,避免出现过度民营化和过度国有化。”

  2000年为深化国资改革,义乌将原属财政局的国资经营公司改组为国有资产投资控股公司,开始对经营性国有资产实行集中管理。2006年义乌又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国资办),统筹协调国资监管体制和国企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

  “经过连续两个阶段的改革和探索,义乌在加强国资监管、转变工作职能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何美华说,但国资政企分离不彻底、服务投资领域分散、投融资能力低下等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国资配置不合理、整体效益不佳以及政府调控作用消弱等情况较为严重。在这种背景下,2009年义乌继续深化改革,按照政资分开、政企分开,优化国资布局结构,做强做优国有企业的原则,成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局和恒大开发公司、交通发展公司、国资经营公司、公用事业公司四家市属国资公司,建立了“市政府—国资局—国有企业”三级架构,形成了全面覆盖、权责明确、分类监管、流转顺畅的国资监督、管理和运营体系,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据统计,截至2009年,义乌国资共涉及经营性企业26家,资产总额260.7亿元,所有者权益125.3亿元,国有权益92.6亿元。2009年实现主营收入58亿元,利润总额12.1亿元,净利润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55.8%、67.7%和42%。

  为何义乌国资能够取得改革成功?众多与会人士指出,义乌国资在改革的过程中注重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注重发挥国有资本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完全按照市场机制进行规范监管是其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义乌解决了县域国有经济在高开放、高民营化、高市场化条件下难以实现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发展壮大的难题。”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认为义乌已经探索出一条新的国资改革路子,非常值得其他县级城市进行学习与借鉴。(完)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