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09月16日 星期日
  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放大字体】【缩小字体打印稿件
有效抑制通胀仅靠加息一条路恐怕杯水车薪
2007年09月16日 02:35 来源:新京报

    2007年9月4日,发改委副主任毕井泉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称:目前中国经济增速偏快,有“转为过热的可能性和危险性”,但不会引发全面通货膨胀。毕井泉说:“当前物价上涨主要源于食品涨价,其余商品价格则是有涨有落,并没有出现全面、持续的价格上涨,中国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中新社发 博芽影像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若想有效抑制通胀、避免通胀对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和普通民众生活造成恶劣影响,亦需多管齐下。仅靠加息一条路,恐怕杯水车薪。

  中国人民银行9月14日晚宣布:从9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五次加息。央行前一次加息时间为8月22日,距离本次加息间隔仅为25天,创央行历次利率调整间隔最短的纪录。

  央行在公告中,将如此频繁加息的原因,解释为旨在加强货币信贷调控,引导投资合理增长,稳定通货膨胀预期。这当然有一定依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中国的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延续不断攀升的趋势,同比上涨幅度高达6.5%,为1996年12月以来的新高。因此,央行为抑制通胀、引导投资,采取一些宏观调控措施,应该说符合民众的预期与利益。

  不过,在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秩序出现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征兆之时,现代国家可以用来实施宏观货币调控政策、引导货币流向、抑制通货膨胀的手段很多,通过央行不断加息并非其中惟一的手段,也未必是最有效的手段。今年以来,央行已经五次加息,但CPI的统计数据仍然不断攀升,即为明证。这一现象,既有经济运行周期的作用,又和众多消费品尤其是与民众日常生活最紧密相关的食品市场供给不足有关,货币流动性过剩乃至资本市场的泡沫膨胀,只是其中一个因子。因此,若想有效抑制通胀、避免通胀对国民经济长远发展和普通民众生活造成恶劣影响,亦需多管齐下。仅靠加息一条路,恐怕杯水车薪。

  更为重要的是,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发行特别国债等宏观调控措施相比,加息对普通民众的影响更为明显。今日的中国,向银行贷款的主体早已多样化,很多市井小民再省吃俭用,也无法一次性付清住房房款,不得不沦为向银行借贷的“房奴”;不少高校毕业生工作后,要为偿还助学贷款努力;农村的种植业、林业、养殖业经营者,城市中的小本经营者,都有不少人欠银行的小额信贷。这些人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和进步的动力,也是对银行贷款加息敏感的人。每一次加息,都意味着他们的负担又重了一层,还清贷款的道路上又多了一重阻力。

  从抑制流动性上考虑,单纯地频繁加息也未必会起到预期效果。比如,“房奴”在一次次加息袭来之时,贷款负担越来越重,存款却仍然保持实际“负利率”,他们惟一能做的就是更多地绞尽脑汁、思考五花八门的理财手段,意图使自己的资产增速跑赢房贷利率。如此一来,怎么能指望他们投在股市、债市、房市、金市、汇市、期市乃至其他各种市的资金,乖乖回流到银行?况且,从国际视野上观察,为遏制次级债危机的蔓延,美联储很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走上降息的道路,从而使中美之间的利差进一步缩小。这将直接导致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愈加紧迫,国际热钱流入中国的速度和幅度更为猛烈。在这些国际资本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的高烧将更不容易退却,中国抑制通货膨胀的央行努力必将面临严重考验。果真如此,无疑与央行不断加息的初衷相反。

  有效抑制通货膨胀,保障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和民众生活不受影响,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其中,如何增加资源和消费品的供给、治理社会分配体系、引导民众拥有正确的投资和消费意识等,都极为重要。仅靠央行一家的努力,远远不够。而频繁地使用加息这种调控手段,更有误伤普通民众利益的可能。(北京 经济观察家杨继)


编辑:闻育旻】
相关报道
·经济学家:宏观调控可能更加频繁 重在控制通胀
·通胀仍是结构性 急剧紧缩货币政策得不偿失
·央行行长周小川:对抗通胀是央行的目标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留言反馈】-【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