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经济增长过热 从紧信贷政策不能片面解读

2008年02月03日 09:51 来源:东方早报 发表评论

  从根本上减少需求方的投资冲动,信贷市场才能有效回归均衡

  中国经济在去年经历了过热风险加大和通胀压力骤增的考验,在此过程中银行信贷作为货币创造的核心环节备受关注。去年全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63万亿元,超出2006年全年新增贷款总量4482亿元。为了抑制信贷过快增长,控制闸门效应和放大效应,从紧信贷被市场普遍视为今年从紧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虽然目前央行还没有明确提出金融机构信贷增加额的调控指标,但媒体揣测信贷从紧的主题将是:控制信贷总量、把握信贷节奏、调整信贷结构。

  审视今年的从紧信贷政策和市场走向,有两个问题需要深入思考:一是从紧信贷能否仅仅依靠抑制银行冲动的总量控制;二是从紧信贷对商业银行是否仅仅只是挑战?

  第一个问题反映了市场中存在的一个逻辑误区,即中国经济过热,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银行信贷的过度投放。实际上这是管中窥豹,过度强调了信贷市场的供给因素,而忽略了决定性的需求因素。追根究底,信贷高速增长只是经济快速增长的伴生产物,虽然两者之间存在循环互促的复杂联系,但根源性的决定力还在于需求一方。就去年而言,增长25.8%的固定资产投资才是引致信贷快速增长的直接动因。因此,如果从紧信贷仅仅只是通过总量控制来束缚供给方的手脚,则无法深层次解决问题,甚至可能由于信贷市场结构的“供不应求”而增大市场风险。只有多种工具与财政政策、汇率政策共同施力确保中国经济的适度稳健增长,从根本上减少需求方的投资冲动,信贷市场才能有效回归均衡。

  第二个问题反映了市场对从紧信贷政策的片面解读,即从紧信贷只会给银行利润增长和长期发展带来制约。实际上,从紧信贷向银行潜在提示了信贷市场中的宏观风险,由于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冲击日趋深入,中国出口乃至中国经济受到的滞后影响也将在今年陆续显现,而市场规律意味着中国经济连续多年的高增长不可能永远高调持续,外部的全球性风险和内部的周期性风险悄然增加了中国信贷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的可能,而消费GDP增长贡献七年来首次超越投资贡献的最新事实也表明信贷需求飙升的原动力正在相对减弱。从这个角度看,从紧信贷给银行提供了一个未雨绸缪、规避风险的机遇。

  总之,从紧信贷政策要取得成效,取决于全部需求调节政策对中国经济均衡增长的调节,而银行也可以由从紧信贷中读到更多的发展战略内涵。(程实)

编辑:祁智】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每日关注>>更多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