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常住人口”取代“户籍人口” 人均GDP更客观?

2008年02月03日 17:54 来源:江南都市报 发表评论

  题由:国内各大城市正在改革一项经济统计方法,近期在公布经济运行数据时,纷纷以本地的“常住人口”取代“户籍人口”作为“人均GDP”的计算基数。(据2月2日《新京报》)

  这一统计方法的变革,大概也有与国际“接轨”的意思。但在根本上,恐怕还是以前的方法不那么科学。现在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外来人口的贡献。但若按老方法计算人均GDP,则一排斥了外来人口的贡献,二高估了城市自身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样不能真实反映客观现实的人均GDP,往往成为城市政府的决策依据,于是便有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危险。

  7个本地人口与3个外来人口共同创造的GDP,人均GDP自然要以10而不是7为基数。这是一个连外行都明白的简单道理,但为什么城市政府一直沿用排斥外来人口的并不科学的统计方法,而且直到今天才予以改正呢?猜测其原因,恐怕还是决策者的虚荣心在作怪,当了好大喜功的俘虏。你想,以7为基数得出的人均GDP,当然要大于以10为计算基数得出的人均GDP;而人均GDP越高,则脸上越有光,表明政绩越大,在以GDP论英雄的年代尤其如此。所以,不科学的老统计方法沿袭至今。

  既然人均GDP统计新法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发展水平和发展动力,那么它的进步性首先应体现在通过政策调整,使各地都采用此种统计方法,而不是停留在几个城市自觉改正的层面。否则,统计口径不一,计算方法混乱,既无可比性,也无法确立统计的统一性和严肃性。

  人均GDP统计新法的第二个现实价值,在于它具有前提性价值。也就是说,以统计新法得出的人均GDP,应当成为城市政府进一步自我调整的前提。如果统计新法仅仅体现为人均GDP缩水,而不能造成其他工作的连锁反应,比如头脑清醒地调整城市发展战略、把外来人口纳入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的范畴,就可能沦为没有实际意义的“数字游戏”。当然,若能由此出发,超越GDP和人均GDP,致力于解决贫富差距,则更属难能可贵。毕竟,再真实、再客观的人均GDP,也不能真实而客观地反映出现实中的贫富差距。(本报特约评论员 滕朝阳)

编辑:祁智】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更多
【关于我们】-【 新闻中心 】- 【供稿服务】-【图片库服务】-【资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违法信息举报
有奖新闻线索:(010)68315046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法律顾问:大地律师事务所 赵小鲁 方宇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备05004340号] 建议最佳浏览效果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