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的救市争论余音尚在,楼市的救市争论就迫不及待地火爆登场。
这场经济对策争论的背后实际折射出不同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但其社会影响已经超出了市场参与者的范畴。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大众群体兼为股票投资者和住房消费者,其自身对于股市和楼市的态度却截然相反。普通散户作为股市投资者,要求政府救股市的态度最为积极,而其作为住房的消费者,绝大多数人则反对救楼市。
如果说散户主张救股市和反对救楼市的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应该得到关注,那么开发商的意见主张也应该得到回应。救与不救是一回事,有没有反应是另一回事。政府和公众应该认识到,利益博弈将成为公共决策的常态,我们应该习惯听取不同意见,并在争论中求得公共决策的社会利益最大化。不过,比起散户的利益诉求只停留在舆论呼吁层面,房地产开发商的组织力则要强许多。有报道说,已经有两个房地产组织向宏观决策部门递交了政策建议报告,以寻求政策支持。从对决策的影响力看,开发商显然处于强势地位。
面对来自公众和厂商的舆论压力,政府到底会不会救市,是救股市还是救楼市,或者两个都救,两个都不救,社会迫切需要获得政策信号。
在我看来,政府既不会救股市,更不会救楼市。
在宏观经济调整过程中,股市和楼市泡沫的破灭无疑是政策调控和经济基本面变化的结果,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政府乐见市场回归理性,实现价格的软着陆。
先看看股市。股市维稳声音响成一片,这个声音反映出政府和市场参与者对于股市的共同期待。在未来经济基本面并没有严重恶化的情况下,股市的调整过度显然会破坏其正常的融资功能。因此,让股市能够恢复信心和重新走好,当是股市内在要求所在,但这种要求并不会引发所谓大规模的政府救市行为。
上证指数从去年最高的6124点,下调到今年最低的2568点,调整幅度高达58%,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上证指数从998点,两年多时间上涨了5倍多,再用半年多时间调整了58%。如果说这种情况属于正常情况,那就并不需要大呼小叫。如果说短缺内大幅调整不正常,那么短时间大幅上涨5倍的股市也是不正常的。
用不正常的调整来对不正常的上涨进行修正,这是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都曾经历的过程。因此,与其强烈要求政府救市,不如认真反思股市疯狂上下的原因和教训,否则我们还会付出高昂的代价。政府现在要做的当是完善制度,重新定位证监会的监管功能,提高股市市场化进度,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所谓以平准基金救市的说法并不足取,这种做法只不过让政府成为大庄家,让相关利益者获益,而股市在全流通条件下,最终还要实现估值体系的重建过程。
再说楼市。强调救楼市有两大理由,一是担心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导致产业崩溃,二是担心按揭者出现大规模断供现象,引发银行业风险。可以说,第一种情况发生的概率要大得多。尽管银监会表示要支持房地产企业的正常贷款需要,但在紧缩政策效力下,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短缺已成为普遍现象。无疑,房地产企业的行业调整已经成为必然,而这种调整是政策调控的必然结果,政府会静观其变,不会随意进行干预。务实点看,政府应该做的当是鼓励房地产企业进行兼并重组,规模化经营是房地产企业降低成本的一个现实选择。换一个角度讲,出口企业面临的困难要大得多,政府都还要坚持经济结构调整政策不变,何况过热的房地产投资了。至于断供问题,的确有些夸大其辞。从目前房价调整情况看,主要是深圳房价降幅较大,全国还没有出现普遍下跌情况。而深圳断供者又主要是炒楼者,为自己的投机行为承担责任,这是一个公平的结果。如果说银行房地产贷款有风险的话,应该主要是去年房价疯涨时增加的那一块。而统计表明,去年增加的房地产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其总和不到银行信贷余额的4%,如果把个人按揭贷款分解到深圳来算的话,更是微乎其微了。所以,用断供来吓唬政府,恐怕是徒劳的。而从银行角度看,其一向都把按揭贷款当作优良资产来对待,现在刚刚出现一两个断供情况,如果就大呼风险的话,那么其是否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水平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就让人怀疑了。
如果说楼市断供者需要救援的话,那么在股市里已经损失本金70%的那些散户,是不是更需要获得救援?而股市散户受损者的数量,应该数万倍于断供者。
即便政府顾及开发商的利益,但又如何面对社会的普遍舆论压力,股市都没有救,楼市还会救?何况楼市的调整才刚刚开始。
抛弃幻想,面对现实,度过两三年的痛苦调整期,当是散户和开发商需要坦然面对的选择。 (刘杉)
图片报道 | 更多>> |
|
- [个唱]范范个唱 张韶涵助阵破不和传言
- [情感]男子街头菜刀劫持女友
- [电影]《非诚勿扰》片花
- [国际]乌克兰议员在国会比试拳脚
- [娱乐]庾澄庆说没与伊能静离婚
- [星光]小S台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语晨与周杰伦绯闻成焦点
- [科教]南极科考雪龙船遭遇强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