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时评:大幅降息救市 做领跑者效果更好

2008年11月28日 09:09 来源:四川在线 发表评论




    据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此为1997年10月23日降息1.80个百分点以来最大降息幅度,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从2008年12月5日起,下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下调中小型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从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这让中国在全球救市的接力赛中冲在最前面,意义非同小可。

  首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已经通过大面积企业业绩的下滑和由此引起的银行惜贷行为,渗透到了中国的实体经济。应对全球普遍的通缩压力和经济硬着陆的高风险,中国政府毅然决然改变了以往救市的战术——为了使救市效果更明显,救市成本更低,政府的救市一下子从政策追随者的保守态势,转变成主动领跑的积极态势。因为大家面对的是共同的全球危机冲击,所以作为领跑者,会给市场正面冲击最强烈,效果会更明显。相反,跟在后面的追随者,会产生"横向比较"的思维模式,而降低救市本来应有的效果,而且,追随者的成本会越来越大。令人欣喜的是,继4万亿财政支出计划后,中国央行宣布大幅降息,再次在货币政策上冲刺在前,这种积极型的"中国牌",其震撼力确实不可低估。

  其次,这次大幅降息的菜单中,存款利率要明显高于贷款利率,除了保证银行充足的息差,提高银行的稳健性以外,也应该看到央行正在改变提供市场流动性的思路。因为最近银行的惜贷行为,并不是出于对利率水平不合适而产生的自卫方式,而是因为经济下滑、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信用风险增大而产生的保守措施。从这个意义上讲,银行贷款渠道的流动性创造功能受阻特征很明显,所以,通过刺激存款,让其走出银行体系转入消费,转入其他更有活力的投资方式,从而激活市场的资金循环,尽早让中国经济走出流动性陷阱的被动局面。美国上个世纪经济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政府也是通过大幅度降低存款利息,来刺激储户将资金投入到更有效率的市场,比如当时金融创新十分活跃,货币市场基金的购买积极性也日趋明显,从而打通了另外一个扶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投融资通道。所以,当银行惜贷问题严重时,中国政府也应该另辟蹊径,寻找更有效的资金循环方式,从而保证实体经济不受金融风暴的严重影响。

  第三,当前通缩迹象十分明显,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政策的组合拳如果出手不快,出拳不重,措施不到位,效果不明显的话,就会使我们将来的救市行为变得越来越被动,成本也会变得越来越高。很明显,中国政府意识到要珍惜当前每一次救市的成果,不能让"它"轻易地冷下来!只有一波又一波更有效的救市政策,才能降服当前百年一遇的金融大海啸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虽然,这样的政策组合拳对我们来说是第一次尝试,但是,面对当前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我们没有办法等待,没有别的选择。可以预计,今后救市的浪潮会一浪高过一浪,直到把中国经济彻底的带出困境为止。

  总之,为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促进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发挥货币政策在支持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央行采取了最积极、最主动的大幅降息战略和战术。它的政策效果让我们充满了期待,海内外也都会对 "领跑者"——中国拭目以待。 (每日经济新闻 孙立坚)

编辑:位宇祥】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