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湿地保护成效显著 生物资源持续恢复向好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8日 2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解说】正在此间召开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11月8日上午以“共建生命长江,传承大河文明”为主题举行长江大保护论坛。记者从论坛现场获悉,随着长江大保护的全面推进,以湿地为代表的长江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与修复,流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态势逐步显现。

  【解说】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流域是中国湿地类型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湿地面积约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20%。河流、湖泊、沼泽等丰富的湿地资源为各类生物提供了重要栖息地。据统计,长江流域分布着4300多种水生生物,其中仅鱼类就有400多种,长江特有鱼类170多种。

  【同期】中国科学院院士 桂建芳

  长江它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这个江湖复合生态系统,事实上它的江和湖特别是沿着长江,像我们的洞庭湖,这个鄱阳湖,这个下游还有太湖,事实上这些都是相连的。

  【解说】据介绍,随着长江“十年禁渔”等举措的落地实施,长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向好态势初步显现。据调查监测,长江流域“四大家鱼”卵苗发生量从最低不足1亿尾提升到年均超过20亿尾。

  【解说】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看来,“十年禁渔”不仅让长江休养生息,渔业种质资源得以恢复,同时也为全球大河治理提供了“中国经验”。

  【同期】中国科学院院士 桂建芳

  通过这个禁鱼,它就是为了整个的长江的这个生态环境,这个改善。这个当然还有这个不仅仅是水生生物,这个包括这样的,这个生态环境改善好了,所有的这些包括很多这个相应的一些,这个生态文明建设,应该起到一个很好的这个带动作用。因为在世界上,就是第一个大江大河进行全面的这个禁捕。这个是在中国是首次。所以这样的话就也为这个整个世界这个大河治理,提供一个我们长江的经验。

  【解说】对于当前因气候变化、水体污染、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流域生态环境挑战,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王学雷认为,水系连通、植被修复、增殖放流等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探寻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措施为辅、逐步推进的修复路径是长江中游湿地恢复的关键所在。

  【同期】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王学雷

  对水环境的,水资源的保障,水环境的这种改善,还有生物多样性的这种提高,通过保护实地生态系统,来发挥湿地本身的一些生态功能,为人类服务,我觉得这个是应该来说,成效还是非常明显的。

  记者 郑子颜 湖北武汉报道

责任编辑:【罗攀】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特别推荐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