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降门槛引外贸商品 终使零售潜规则"破冰"——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百货降门槛引外贸商品 终使零售潜规则"破冰"
2009年04月10日 16:00 来源:北京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昨日,蓝岛大厦自主创办“外贸集结号”二期启动,27家外贸企业开始展示价廉物美的外贸商品;同样是商家自行组织的民间版“外贸大集”,4月1日在蓝色港湾也展开为期15天的“外贸畅销品集市”;新世界百货今日也开始自办“外贸大集”。

  虽然外贸商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真正走进商场却非易事,被零售渠道“进场费”、“促销费”等行业潜规则挡在门外。在看到由北京市商务委搭台举办的外贸大集在市场上反响热烈后,不少商家嗅到了商机,纷纷加入到外贸大集阵营中来,并开始对外贸商降低进店门槛,蓝岛、新世界等商场均表示要给外贸商家一定“优惠”。此举让外贸企业真正感受到国内市场的需求,也让徘徊在销售不断下降的百货商场找到了拉动消费的新卖点。

  外贸商品“物美价廉”崭露头角

  昨日,在蓝岛大厦举办的“外贸集结号”二期的活动现场记者看到,与一期相比新增了童装、真丝围巾、时尚针织衫等外贸商品,价格从十几元至300元不等。而一期活动中热卖的时尚雨鞋、欧式风格的烛台仍然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有消费者告诉记者,“已经来过这里好几次了,这里商品价格很实惠,而且又实用,一有时间就会过来看看是不是又添新品了”。卖场内一位销售工艺品的商户告诉记者,“还没到周末呢,东西已经卖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不到1/3了,周末销售情况会更好”。记者在一家出售童装的摊位前看到,所有商品售价在50元至120元之间。商户告诉记者,“这些童装以前都是出口德国的,销售情况非常好,一上午就卖了20多件”。

  另外,像出口日韩的针织衫、出口美国的时尚围巾、出口欧洲的保温水壶等商品在商场内价格都不算高,大多都在百元以内。消费者普遍反映,这些商品性价比很高,而且以前在国内市场很少见。

  此前60多家外贸企业参加金源、蓝色港湾举办的外贸大集,商品断货现象几乎天天出现。而之所以出现这种供不应求的现象,正是因为这些外贸商品的性价比较高,迎合了消费者的需要。

  零售潜规则成难以跨越“鸿沟”

  尽管外贸商品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但最终能走进商场的却不多。

  金源新燕莎MALL外贸大集结束后,只有7家外贸商正式进驻商场;蓝色港湾方面与外贸商关于“进场”的谈判也一直在持续;蓝岛大厦“外贸集结号”一期活动结束后,也仅有一家企业正式与商场建立了长期合作,虽然商场方面多次表示,目前仍在与多家外贸商协商,但迟迟没有结果。

  一位外贸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与一些商场协商进店事宜,但他估算进入国内商场销售因交纳各种费用要损失100万元左右。即使达不到预定的销售额,商场还是会按照约定的销售额收取费用,百万元的费用就白扔了,对本来遭受出口重创、缺乏资金、面临生存危机的外贸企业可谓是雪上加霜。

  一些外贸商表示,外贸生产企业既没有零售经验,也对国内零售渠道规则缺乏了解,如果进商场再交纳各种费用,资金周转就更困难。如果在商场内销售得不到预期效果,对外贸企业的打击是非常严重的,所以外贸商品“返乡”就出现了市场虽然火爆,但商家“冷漠”的状态。

  部分商场降低进场门槛

  外贸商品内销火爆,不仅对外贸商品内销创造商机,对销售一直持续下滑的商场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商务部、百货协会发布的春节销售数据显示,百货业销售增幅创下5年新低。而连锁业态销售增幅、开店增幅更是创下10年新低。

  清明节促销,北京千余商家销售仅增长了1.3%。百货商场急需要找到一些消费者认可的商品来缓解当前的压力,面对外贸商品市场俏销的状态,商场开始有所“觉悟”。

  新世界百货相关负责人表示,外贸商品进店将给予一定“照顾”,“商场即将开始外贸大集,收取外贸商的返点不会超过10%,这个数字比商场内其他品牌要低,而且现在提供场地是免费的”。

  而同样在蓝岛大厦,记者从多家外贸商那里了解到,商场收取的销售返点也为10%,且免去其他费用。金源和蓝色港湾表示,对引进的外贸企业不收取任何费用。而知情人士表示,一般商场收取销售返点都在20%-30%左右。某商场相关负责人表示,以优惠条件引进外贸商品,对拉动商场销售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商场需要性价比高的商品,现在消费紧缩,销售面临危机,如果真是好东西我们当然要想尽办法留下来。”

  业内人士指出,商场降低进场门槛一方面可以帮助外贸商把产品销售出去,起到“转内需”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此前外贸大集的市场反应来看,外贸商品受认可程度很高,商场也达到了拉动销售的目的。(记者 于士凯)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