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令全球银行排名洗牌 中资银行为何独领风骚——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危机令全球银行排名洗牌 中资银行为何独领风骚
2009年02月10日 11:47 来源:国际金融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日前,根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的报道,在全球银行市值排行榜上,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排名前三。该报道称,金融危机严重打乱了世界大银行的市值排名,花旗银行、美国银行和瑞士银行等从前占据主导地位的银行排名纷纷下滑,而中国银行业的领头羊则进一步提升了其榜上名次。

  中国占据前十之四

  在这一榜单上,排名前十位的银行分别为: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英国汇丰银行、美国摩根大通银行、美国富国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日本三菱UFJ银行、美国高盛公司、中国交通银行。

  去年三季报显示,截至2008年9月30日,工行、建行、中行的总资产分别为13800亿美元、10770亿美元、9700亿美元。去年上半年,工行更是以648.79亿元的利润,成为全球最赚钱的银行。

  该报道称,尽管从金融危机爆发开始,所有大银行的市值都在下降,但最大程度地脱离投资银行业务,而储蓄和信贷业务又有所扩大的银行则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类银行主要包括英国的汇丰银行、西班牙国际银行和对外银行,以及意大利的联合圣保罗银行。

  在美国各大银行中,摩根大通银行显然未受收购贝尔斯登公司的影响,它和富国银行的位次保持得最好。相反,过去领先的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则远远落后。花旗银行受到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以至于集团的拆分行动目前已被提上日程。美国银行曾凭借储蓄业务而被视为美国最稳定的大银行,但去年秋天收购美林公司却让该行遭受重创。在传统投资银行中,只有沃伦·巴菲特注资的高盛公司保持了良好状态。

  金融危机是主因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室主任易宪容对此排名表示,这是在目前的金融环境下必然产生的结果。他指出:“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各大银行产生了大量的‘毒资产’,而这些‘毒资产’使得银行整体价值迅速下跌。而中国的银行在营运模式上,跟西方的银行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不大,因此产生这样的排名结果并不意外。”

  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彦表示:“这份排名主要是根据各银行的市值来进行比较的,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意外。因为虽然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内股市大跌,但是跌幅也仅是30%-40%,而像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股市跌幅都达到了70%-80%,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银行排名上升是很自然的事。”

  “而且,从盈利的角度来看,像花旗等国际巨头都出现了巨额亏损,而中国的银行却是正盈利的,只是盈利增长的幅度稍减而已。另外,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中国的经济环境是不错的,所以也为中国的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近年来,中国的银行资产质量一直在不断地提升。”

  “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现象,同时也说明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对金融业所采取的一些措施是非常有效的,对于不良资产的处置,以及对银行业的注资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文表示。

  持续发展问题不大

  在2007年时,中国工商银行曾首次晋级全球十大银行,当时国内一片欢欣鼓舞。此次4家中资银行同时进入前十名,甚至包揽前三位,更是提振不少士气。然而中国银行业能否维持这样的势头呢?

  “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的几大银行要维持在前十位的排名并不是什么大问题。金融危机并不会很快就结束,因此在短时间内,中国的银行仍然具有不少的优势。即使金融危机结束,那些遭受重创的外资银行要恢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且中国的银行也在不断地发展,资产的盈利率也会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处于领先地位。”易宪容表示。

  潘正彦则表示:“即使中国的银行目前处于有利的环境,首要的工作还是要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未来几年,中国的银行资产不良率会提高,因此我们首先要提高资产的质量。”

  杨建文也表示了相似的看法:“并不是规模有多大,能耐就有多大。中国的银行在很多方面跟世界先进银行相比仍有很多欠缺,因此首先要吸取经验教训,加强风险防范。同时,中国的银行在目前的有利条件下,在国际金融秩序的调整中,应争取更多话语权,发挥更大作用。” (付碧莲)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