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结算获批港企最得益 可节省汇率成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人民币结算获批港企最得益 可节省汇率成本
2009年03月19日 10:20 来源:广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如果申请试点获得批准,东莞市内受益最大的无疑是众多香港企业。

  核心提示

  3月16日,省长黄华华透露,广东申请试点人民币贸易结算的4个城市分别是广州、深圳、东莞和珠海,涉及企业共300家。此前东莞有媒体称广东仅有深圳、东莞入围,广州等城市“出局”,已被证实为误传。

  广东确定4个城市申请试点

  深圳、东莞、广州申请为试点是情理中事,因为这三个城市在广东的外贸进出口总量中排名前三。而排名第四的佛山此次未能入选而被珠海取代,则可能考虑珠海在珠三角规划中处于东岸中心的位置。

  人民币贸易结算与有对外贸易业务的企业经营息息相关,为此有企业人士认为,深圳、东莞、广州被申请为试点是情理中事,因为这三个城市在广东的外贸进出口总量中排名前三。

  而排名第四的佛山此次未能入选申请城市而被珠海取代,则可能考虑到珠海毗邻澳门的优势,此外珠海在国家的珠三角规划中也处于东岸中心的位置。

  在4个申请试点的城市中,涉及这项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的企业共有300家。为什么只有300家企业而不是所有涉及外贸业务的企业呢?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胡志浩博士称,国外客户是否愿意接受用人民币做结算货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试点地区的企业是否有相当的议价能力和谈判能力,因此选择的试点企业必须是有实力的。因为在人民币还处在升值通道期间,对方面临着比较高的汇率风险。

  申请如获准在莞港企受益最大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封小云介绍,人民币贸易结算其实最早是由香港提出,因为大量港企在广东投资从事出口贸易。而从确定的试点范围看,东莞市内受益最大的无疑也是众多香港企业。

  香港是这批试点城市之一,目前香港有关方面正在积极配套试点条件。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封小云介绍,人民币贸易结算其实最早是由香港提出,因为大量港企在广东投资从事出口贸易。

  而从确定的试点范围看,东莞市内受益最大的无疑也是众多香港企业。此次试点范围包括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的货物贸易、广西和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台湾省还没有纳入。

  从范围看,试点针对的是周边对人民币比较接受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东盟各国和我国港澳地区,去年中国已经与周边8个国家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的结算协议。

  相关企业可节省汇率成本

  用美元结算一是手续比较繁琐,二是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这些成本对处于“微利”的企业是一笔很大的负担。人民币结算对于企业的最大好处是减少了汇率变化带来的定价成本,可以在贸易谈判中一次性锁定价格。

  东莞华宝表业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东莞市台商协会副会长罗元茂昨日对记者称,他尚未接触到这方面的信息,不过他对试点人民币结算也充满期待。他的企业主要分两头,一头在东莞,一头在香港,彼此之间采取美元结算。“对企业而言,美元结算的问题一是手续比较繁琐,二是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手续费,由于兑换是经常性的,手续费损失也不少。”

  按罗元茂的计算,一次兑换的汇率损失加上手续费成本,可能达到3个百分点。这些成本对于已经处于“微利”时代的企业而言是一笔很大的负担。如果莞港之间的贸易结算可以使用人民币,那么这些成本都可节省,而且还能提高贸易效率。

  东莞招行一名国际业务主管告诉记者,人民币结算对于企业的最大好处应该是减少了汇率变化带来的定价成本,可以在贸易谈判中一次性锁定价格。此外,目前尚不清楚人民币结算还有哪些政策限制,如果限制更宽松,则可能减少一些制作材料及审批等时间成本。

  一位东莞港企负责人还对记者称,目前部分在莞港企面临着资金流转困难,他期望试点成熟后可以帮助两地现金流的进出。“比如说我现在厂里发不出工资,我要从香港的财务拿一笔港元进来发工资,由于没有投资项目,这笔钱是拿不进来的。如果可以用人民币结算,将来局面可能会不同。”

  专家:

  短期内不要高估利好

  “效果怎么样,关键得看对方认不认,对方又要看其他关联客户认不认,条件要求比较高。”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张旭教授认为,目前还不能高估这一试点对整个外贸形势的利好。

  张旭说,试点有益于帮助人民币部分成为区域可自由兑换货币,一定程度上不依赖于美元,可以帮助企业分散汇率风险,减轻企业压力,但是东莞和珠三角地区主要外贸市场都在欧美,欧美目前是不会接受人民币的。一方面欧美对人民币可能冲击其货币体系心存戒备,另外他们的贸易习惯使用美元、欧元、英镑甚至日元结算,人民币短期内想要挤进去很难。(作者: 李少威)

【编辑:高雪松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