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银行在华业绩亮丽 花旗中国去年收入大增——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外资银行在华业绩亮丽 花旗中国去年收入大增
2009年04月16日 15:25 来源:金融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近日在华耕耘多年的外资法人银行2008年业绩相继亮相。数据显示,与海外母行业绩普遍出现巨额亏损大相径庭的是,2008年外资银行在华业务仍获得了较快增长。继汇丰(中国)宣布2008年税前利润增长85.2%、渣打集团公布收入增长27%之后,4月15日,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花旗中国)宣布,2008年营运收入增长46%至36亿元人民币,净收入比2007年增长95%,达到13亿元人民币。花旗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欧兆伦当天在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时表示,花旗中国2008年的业绩反映出内地业务的稳定和强劲,中国依然是花旗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尽管银行业面临经济放缓所带来的挑战,今年的增长速度和形式会与去年不同,但他相信,很多基础工作可以做得更好。

  据悉,2008年花旗中国的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了17%,总资本充足率从2007年的11.5%进一步提高到13.6%,贷存比远低于75%的监管要求,不良贷款率仅为0.6%。

  中国银行全球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员方明告诉记者,2008年外资银行在华的强劲表现首先反映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持续增长能力,也反映出外资银行在差异性的战略和服务方面所具有的优势。

  “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很大,不仅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也为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储银行、外资银行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银行市场远远没有饱和。”方明说。

  值得注意的是,与过去人们印象中外资银行客户主要集中于跨国公司不同的是,其客户基础已经大大拓宽。根据花旗中国的年报,企业银行及商业银行客户已经成为其2008年取得亮丽业绩的重要驱动元素,包括服务中小企业、中型企业、本地大型机构和跨国公司在华分支在内的业务部门均大力拓宽客户基础。

  欧兆伦表示,花旗中国这几年非常重视包括国营企业、大型民营企业以及中小企业在内的国内企业客户,2004年成立了专门负责中小企业业务的商业银行部。作为对政府呼吁扶持中小企业的回应,花旗中国继续为中小企业提供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融资产品以满足其营运资金需求,缓解传统上需使用固定资产作抵押的负担。

  在零售业务方面,外资银行的拓展步伐已明显加快。据悉,从花旗2007年成功转制为本地法人银行开始,零售业务已成为一条重要的业务线。2008年花旗中国在北京、上海、大连共开设了6个新的零售银行网点,进一步拓展了在已开展业务的国内城市的业务版图。截至2008年底,花旗中国在内地共有26个零售银行网点。2008年花旗中国还携手中国银联共同推出人民币借记卡,同时,也是国内首家和惟一一家实现借记卡“手机支付”功能的外资银行。

  欧兆伦透露,今年花旗中国将继续拓展零售网点,不断推出创新产品,并加强内部培训,以便更好地为零售客户服务。

  记者从外资银行2008年业绩报告中还发现了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下乡”蔚然成风:汇丰、渣打已经设立了多家村镇银行,花旗在湖北公安县和赤壁县的两家贷款公司也先后开业。欧兆伦表示,今年七八月份花旗将在大连瓦房店开第三家贷款公司。

  “自首家贷款公司开业以来,几乎每天都有金额不等的抵押和无抵押贷款发放出去。长远来说,除了有助于满足发展中地区对信贷服务的强烈需求、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外,我们设立贷款公司的主要目标是找到适应当地需求的、可持续的运营模式。”欧兆伦说。

  尽管去年业绩亮丽,但在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今年在华外资银行在利润增长和资产质量方面无疑将面临更大挑战。银监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3月末,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已有所抬头:不良贷款率为1.09%,比年初上升0.26个百分点。

  在回答记者有关如何应对挑战这一问题时,欧兆伦表示,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过去几年中国银行业飞速发展,每年的盈利增长很快,但这种情况会随着经济周期而发生变化。“因此,今年我们的出发点是平稳发展。今年第一季度花旗中国的各项业务发展平稳而健康。”他说。

  根据欧兆伦的介绍,考虑到经济周期的影响,从去年年中开始,为控制贷款风险,花旗中国内部进行了一系列压力测试,就不同宏观情景对贷款表现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采取了相应措施。(记者 袁蓉君)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