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临海古运河:钦州三娘湾发现古运河遗址——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探秘临海古运河:钦州三娘湾发现古运河遗址

2010年06月30日 15:23 来源:广西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探秘临海古运河

  ——钦州三娘湾发现古运河遗址

  提到广西临海古运河,人们便会想到防城港的潭蓬古运河。然而,在钦州三娘湾附近,竟也发现了一条古运河。

  6月22日,记者跟随自治区文物局和钦州市博物馆的人员,来到这条古运河边。

  荒草萋萋古运河

  和想象中的古运河不一样。我们来到位于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西坑村委龙眼山村南,穿过一片芒草和灌木,前方有人大声喊:“到啦!就是这里!”

  举目望去,一山一坡夹着一条长满水草的湿地,凄凄荒草下隐现着道道水痕。我们站的点就是河床的干地,数米宽的河道遗迹可见一条废弃的河床。

  钦州博物馆工作人员扒开河岸边的灌木,指点着河壁开辟过的痕迹。我们凑近一看,果然有人工挖掘的痕迹。

  “这里以前涨水就能看出是条河,村民还种过东西,现在已经是一片荒地了。”钦州博物馆人员说,“我们探测过深度,太深了,探测不到底,还需要设备再探。”已知运河痕迹长约2.5公里,宽4~5米。东接九河渡大风江(古称大观港),经场二垌,到达龙眼山村南边时,环绕山脚,开挖成运河,呈西南走向,出龙眼山村南约2公里后,出海直达钦州湾(古称七二径)。我们所处的位置是运河的中段。运河两端如今都被泥土囤积,形成原野。

  运河由来仍是个谜

  在当地的老人中,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相传杨二涧与明末清初抗清农民军首领杨二(即史书中的明末清初抗清农民军首领杨彦迪)有关。杨二被清兵包围于九河渡,大家都认为杨二部队将被消灭。但杨二在上天的帮助下,带领部下挖了一条运河,天摇地动,沟通了九河渡和西坑江,只用了一个晚上即从九河渡逃脱。

  这只是个传说。《钦州志》则有记载:“九河渡,在州东之岭门村侧,距城一百一十五里,东通大观港,西达龙门,旧传明季海寇杨二,鎜为剽劫之所,或曰伏波征交趾时,疏为运粮道。”

  “我们猜测这运河可能是东汉马援运粮时,为躲避三娘湾风浪和海盗而开凿的,但后来各种原因成了废址。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就被抗清农民军首领杨彦迪所利用,因此村民误以为那是明朝时期开凿的。”钦州市博物馆馆长苏栋解释道。

  2009年下半年,钦州文物普查队员在该市犀牛角镇西坑村的草丛中发现这条河道遗址。经过多方走访和查阅古籍后,推断该运河最远可能追溯到东汉时期。

  历史价值待研究

  古运河遗址在广西较少发现,而汉代的运河特别是沟通海域之间的遗址在全国更是少见。

  记者了解到,位于江山半岛的潭蓬村与潭西村之间的谭蓬古运河,因运河所经的仙人坳全是海石结构的丘陵,难以开凿而被称为“仙人垅”。该运河宽数米,长约10公里,拦腰穿过江山半岛,沟通防城港和珍珠港,海水涨潮时,两港可通航。

  据史料记载,潭蓬古运河是唐代咸同年间(860~874年)安南节度使高骈募工所凿。现遗留下的潭蓬水库一段,1982年被定为自治区一级文物。

  文物工作者认为,两条运河都在北部湾海域,沟通江流海域,穿越山岛挖掘。都是为了避开海湾的风浪和海盗的袭击,以及缩短航行时间。如果将钦州这条古运河和潭蓬古运河联系起来,以沿海古运河之名,申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对研究北部湾军事、经济贸易发展将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见习记者 林雪娜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