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取得重要的考古收获——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南京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取得重要的考古收获

2010年07月05日 14:27 来源: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大报恩寺遗址考古中出土的莲花宝子香炉。 本报记者 崔晓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2008年,南京在古金陵长干寺(明大报恩寺)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七宝阿育王塔。今年6月12日,佛顶骨舍利在栖霞寺法堂盛世重光,目前正在栖霞寺法堂对外瞻礼,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拜者。

  从 3年前开始,南京市博物馆对南京大报恩寺遗址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古挖掘,先后发现并清理明代大报恩寺的香水河桥、中轴线主干道、天王殿、大殿、观音殿、法堂以及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的长干寺真身塔地宫等重要遗迹,出土了以七宝阿育王塔、金棺银椁为代表的大批珍贵文物,取得了重要的考古收获。

  大报恩寺位于南京城南中华门外古长干里,遗迹得名于明代兴建的皇家寺院——大报恩寺。该遗址所在地佛教文化起源很早,三国孙吴时期,这里就建有佛教阿育王塔。随后近2000年时间里,大报恩寺经历多次毁灭和重建。1856年,大报恩寺、塔毁于太平天国兵火。

  2007 年初,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市博物馆分3期对大报恩寺进行发掘,历经3年考古,对遗址总体布局和主要建筑情况基本考察清楚。考古工作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发掘区偏于大报恩寺中轴线南侧,发掘面积1100平方米,共发掘西汉至南唐时期墓葬30座,六朝至明代建筑基址3处,宋代路面1道,明代柱坑17个,水井 2口,出土汉、六朝、唐、五代、宋、元、明等各时期遗物600余件。

  第二阶段考古工作从2007年9月持续至今,主要沿大报恩寺北区中轴线进行,先后发现并清理香水河桥、天王殿、塔基、观音殿等遗址,对中轴线两侧分布的御碑、画廊等建筑也进行了清理,发掘面积12000平方米。

  在塔基的中心为圆形地宫,根据塔基与地宫的建造方法、埋藏情况,以及出土器物的铭文、时代特征,可以明确该塔基与地宫始建年代为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 年),原为长干寺真身塔的塔基与地宫。其中出土的石函北壁石板镌刻长篇铭文,题为“金陵长干寺真身塔藏舍利石函记”。石函内有一座铁函,高1.3米,宽 0.5米,是国内目前佛塔地宫发现的最大铁函。铁函内有七宝阿育王塔、金棺银椁及佛顶骨舍利等重要圣物。

  6月12日,佛顶骨舍利在栖霞寺法堂盛世重光,在国内外引起轰动。 施博文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