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高龄阎肃自称“80后” 熬夜看球不拒绝新鲜事物——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80高龄阎肃自称“80后” 熬夜看球不拒绝新鲜事物

2010年07月09日 15:2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年的中央电视台青歌赛上有一张熟悉的面孔让所有观众感叹不已,他的博学、睿智、幽默令人赞赏,他的才思之敏捷,精力之旺盛更是让人钦佩,他就是著名词作家阎肃。这位80高龄的老人不仅是文艺界的“定海神针”,更是老百姓心中的艺术“常青树”,但阎肃本人并不恃才傲物、目中无人,反而像年轻人一样如饥似渴地获取知识,有危机感的时候,阎肃说“很怕被时代的列车甩出去”,乐观的时候阎肃说,“我也是个‘80后’”。

  资深球迷熬夜看球

  世界杯当前,“80后”是看球的主力,同样是“80”后的阎肃不甘落后,除了淘汰赛和个别小组赛,阎肃看了今年世界杯至少一半比赛,包括凌晨两点半的一些精彩场次。不过今年冷门频出的世界杯让阎老颇感遗憾,他喜欢的巴西、阿根廷、意大利都先后淘汰。他还说到德国队的主帅勒夫,“围脖真讲究,长长的,怎么围都好看,人也长得帅,真酷”。

  和往届世界杯一样,今年依旧爆出一些黑幕,作为资深球迷的阎肃表现得很冷静,“世界杯存在猫腻也不新鲜,幕后黑手哪里都有,比赛可以收买评委,球赛也可以收买球员,我看意大利对斯洛伐克那场就有问题”。80高龄还熬夜看球,看来足球对于阎肃有着特殊的魅力,“足球比赛中的未知感是最吸引我的,两场比赛同样都是上半场1比0结束,有的球队就能在下半场连扳两球赢回来,有的球队却怎么都攻不破对方的大门”。在阎肃家里只有他一个铁杆球迷,但家人并不干涉阎肃看球,“我也担心他身体吃不消,但是管他他也不听,索性不管了”,阎肃的老伴说。

  灵光乍现常在凌晨

  在阎肃的生活中有两个通常认为不太健康的习惯常年伴随着他,一个是熬夜,一个是吸烟。阎肃老伴睡眠不好,半夜十二点醒了,阎肃没睡;一点醒了,阎肃在看书;两点钟醒了,阎肃还没有睡,几十年了,几乎每天都这样。阎肃的“夜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创作,尤其是一首歌词临近截稿时间,到了火烧眉毛的时候,阎肃经常苦思冥想中就睡着了,突然惊醒灵光乍现,迷迷糊糊起来,摸黑就往纸上写,结果早上起来自己写的字都认不出来。说来也奇怪,阎肃的许多经典作品都是凌晨四五点时写出的,“半夜出好词”是阎肃自己总结的规律。阎肃还发现老人有两大特点,“哭着没泪笑有泪”“躺着不睡坐着睡”,但阎肃显然不服老,“我睡眠特好,从来不做梦”,他得意地说。

  至于吸烟的习惯,阎肃自有一套理论,“抽了这么多年,身体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环境,我年年做胸透都没有任何问题,所以我压根就没想过戒烟,我经常开玩笑,邓小平要是不戒烟没准能看到香港回归呢”。不过和熬夜不同,阎肃在家中吸烟很受“排挤”,“我孙女不让我抽,一看到我抽烟就叫唤‘臭死了’,所以我只好晚上躲在自己的屋里抽烟,还要开着排风扇和空气净化器”。

  从不拒绝新鲜事物

  阎肃最令人佩服的是他的博学和敏捷的思维,良好的状态至少比实际年龄年轻40岁,很多人都说阎肃是学问的“杂货铺”,“我觉得这么多,这么杂,应该是缘分。我是个吃什么都香的人,我看什么都有劲。有的人研究《楚辞》,他绝对不愿意看武侠小说;有的人喜欢写诗,就绝对不会去看理论文章;写小说的就不一定喜欢剧本,什么莫里哀、莎士比亚、老舍,压根就不理。而我偏偏像这些都喜欢。古典音乐我也喜欢,京戏我熟悉极了,川剧我很多剧本都能背。川剧的剧本很讲究文学性,我写词和那有极大关系,它的文白水乳交融,非常自如,让我受益匪浅”。

  阎肃今年80岁高龄,但他从没觉得自己有多老,经常和朋友开玩笑说自己是“80后”,阎肃不上网,但他会经常玩玩电脑游戏,“我玩的都是最简单的那些,像偷菜什么的,我就玩不了,Windows自带的那些小游戏,我都会。我玩游戏,主要目的是换换脑子,搞创作大多在半夜,有时实在没思路,也没有什么可看的电视节目,就玩会儿游戏。我看电视喜欢看电影频道,还喜欢看推理片,可以锻炼脑子”。很多人都评价阎肃的作品很时尚,因为阎肃从不排斥新事物,只要是好的东西,他都乐于接纳,周杰伦就是例子,“我们可以不喜欢他的《双截棍》,但没理由不喜欢《菊花台》、《青花瓷》、《千里之外》”,有好几次创作,阎肃就建议作曲者用周杰伦的曲风试一试。

  人可以老心不能老

  “每个人在历史长河中,不管你活多大,在天地之间都是一个孩子,岁月你是挡不住的,生命规律不可抗衡,但你的心可以永远年轻”,这是阎肃一辈子的生命感悟,在阎肃的自述中,有一段话特别感人,“我极少用愤怒和忧愁的情绪对待世间事,事情横着来,我就顺着想……我的生活很简单,粗茶淡饭、布衣棉衫足矣。我和人相处也是遵守简单的原则,不结党、不奉迎、不抱怨,情趣相投,山高水长。我还像个孩子一样的好奇,世界在我眼前每天都是新的,一场春雨,几片落红,南飞的大雁,西沉的落日,我都觉得是那样得新奇美好,我还能和我一对龙凤胎孙子孙女,像好朋友一样,笑在一起,玩在一块……当然每一个生命的体验过程都是不一样的,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内心的博大和身心的和谐才是最重要的”。 本报记者 罗颖

  这个老人够神奇

  罗颖

  阎肃是空军政治部文工团的老艺术家,60余载讴歌主旋律,80岁高龄依然战斗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第一线,德艺双馨的他被确定为全国全军重大典型大力宣传。几天前全国近80家媒体齐聚空军丰台招待所,集中对阎肃的艺术人生进行采访。据空政文工团团长杨月林透露,对于这次宣传,阎老的心理压力很大,他特意写了一张纸条,“我诚恳地请求组织,不要宣传我,一定要多讲讲大家,事情都是一起做的。”

  这次采访规模空前,连续进行了三天,阎肃和家人推掉了手头所有工作,在宾馆住了三天,除了中午休息三个小时外,白天的时间都在接受各个媒体的专访和群访。记者是第二天下午见到阎肃的,会议室里有张大桌子,阎肃和家人坐一边,媒体记者面对面坐在另一边。按常理,连续接受那么密集的采访,一件事情要讲好几遍,同样的话要说很多次,人早该倦怠了,但阎肃不一样,身穿一件迷彩纯棉短袖的他精神倍儿棒,因为桌子上的媒体桌签不是很准确,阎肃便不厌其烦地向每一位进来的记者解释不用对号入座。

  一边是一位耄耋老人,一边是很多“80后”的年轻记者,半个世纪的年龄差竟然没有带来任何沟通上的障碍,对于每一位记者的提问,阎肃都认真倾听回答,甚至是一些看来无法回答的问题,比如“您认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艺作品中有哪些是可以像唐诗宋词一样流传500年以上的?”面对这样的问题阎肃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屑,反而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得出“毛泽东诗词”这个结论,还讲起自己创作《红梅赞》这首歌词时曾经非常苦恼,因为历史上有太多咏梅的精彩诗词,尤其以毛泽东《咏梅》的立意最为新颖,自己很难再找出新角度来。

  和阎肃聊天非常舒服,从他嘴里说出来的没有空话、套话,也从来不用教育人的口气,他可以纵横古今,也可以用上时下最时髦的“囧”、“雷人”这样的表达。当天在采访过程中因为有人找阎肃签名,一位女记者的提问被打断了一会儿,专心签完名字,阎肃抬起头说,“你刚才说什么,美女?”奇怪的是,这句话从一位80岁的老人口中说出没有一点做作,反而亲切自然,真是个“神奇”的老人。

  新闻链接

  阎肃 著名剧作家、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音协委员。1930年5月9日生于河北保定,在重庆南开中学念完中学,参加过土改、抗美援朝,慰问过苏军、越南人民军等。1950年任西南青年文工团演员、分队长,1953年调到西南军区文工团,1955年调空军政治部文工团至今。成名作《江姐》,代表作包括歌曲《红梅赞》、《敢问路在何方》、《前门情思大碗茶》、《我爱祖国的蓝天》、《北京的桥》、《长城长》、《雾里看花》、《苏州姑娘》、《军营男子汉》、《故乡是北京》、《唱脸谱》、《五星邀五环》。歌剧《江姐》、《党的女儿》。京剧《红灯照》、《年年有余》、《红岩》。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