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加牙藏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非物质文化遗产:青海加牙藏毯

2010年07月12日 17:12 来源:国际在线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在中国青海省民族艺术的百花园中,盛开着一朵美丽的奇葩,这就是青海藏毯,其中又以湟中县加牙村编织的藏毯最为有名。加牙藏毯原材料来自天然放养的藏系绵羊毛、山羊绒、牦牛绒、驼绒等。织出来的毯子色泽艳丽、弹性好、不脱色掉毛。2006年,加牙藏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杨永良是加牙藏毯的第七代传人。他介绍说,加牙村编织藏毯的历史已有300年。在早期,织毯匠人根本没有图纸依照,完全按照脑子里的构思图案进行编织。中国藏毯协会秘书长王英虎介绍说,青海藏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青铜器时代。

  王英虎说:“青海是藏毯的主要发源地。先民们使用骨针、还有骨锥、陶纺轮和石纺轮,以及木制的纺车等编织藏毯。藏毯接收了中原的汉族、以及青海的土族和尼泊尔等国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色调柔和、千姿百态。整个发展与藏文化的风格一脉相承。”

  精良的制作工艺、百里挑一的原料、雪域高原的自然环境,高原人特有的气质、性格,使藏毯保持了粗犷而古朴的地域民族风格。王英虎介绍说:“青海藏毯使用的原材料主要就是青藏高原2500米以上、4500米以下的藏系绵羊毛,(这是)在世界上手工地毯界公认的最佳优质原料。毛的纤维粗长、颜色洁白、富有弹性。加上精细的编织,织出来的毯子比较柔软,光滑晶莹。踩上去毛丛倒伏以后能够立即弹起恢复原状,不会形成塌陷。使用年代越久,它的光泽越明亮,不会给人以陈旧感。具有实用性、收藏性和艺术性。”

  从上世纪80年代起,青海东部地区的西宁市、民和县、湟源县、贵德县等地陆续建起了藏毯厂,手工藏毯进入了规模生产。此后,具有悠久历史的手工藏毯,开始从牧区作坊走出青藏高原,走向世界。现在,在中国藏毯出口中,青海手工藏毯已经占据了90%的份额,远销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在青海省湟中县上新庄村,一排砌上了白色瓷砖的砖木结构的新房十分显眼。今年春节,藏毯编织从业者解安平夫妇从以前破旧的土木结构的房子搬进了这座气派的庭院里。靠着勤奋和聪慧,解安平两口子每年藏毯纺织收入就有两万多元人民币。虽然他们家不是第一个在村里盖新房的,可解安平还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解安平说:“我从1994年开始学藏毯编织。在农村从事藏毯纺织是两不误,农忙的时候我们就抽时间干农活,农闲了以后就是编织藏毯。”

  从2004年开始,青海省每年举办国际藏毯展览会,不仅向人们展示青海手工藏毯的千种锦绣、万般美丽,更重要的是要把青海省建成国际性藏毯生产集散地。如今,青海省的藏毯品种已经发展到26个系列130个品种、一千多个花色图案,并获得6项国家专利。古老的藏毯,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