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之战》用悬疑揭开远征军历史尘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怒江之战》用悬疑揭开远征军历史尘烟

2010年07月16日 11:09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已成书市传奇,但这位悬疑小说畅销作家却忽然转变创作方向,与缅甸远征军后裔乾坤合作,推出历史悬疑小说《怒江之战——远征军丛林传奇》。今年是远征军胜利65周年,这部以悬疑视角书写的小说努力讲述好故事,努力挖掘战争中人性里最高尚的部分。

  《怒江之战》:原来战争可以如此悬疑好看

  此前,国内以远征军为背景的文学作品比较少,很多人还是从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了解这段悲壮历史的。南派三叔表示,他写这本书就是想作为一种纪念,祭奠那些被遗忘的民族英魂。“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赴缅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今年刚好是远征军赴缅65周年,我想以书作为纪念。”

  南派始终认为,所有好看的小说都该是悬疑小说,《怒江之战》也不例外。虽然是战争题材的小说,但他在创作的过程中,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展开了更为广阔的想象力。这部小说所占篇幅最大的不是那些恢弘的战争场面,而是一环套一环的悬疑桥段。南派以他擅长的手段,设计了一个巨大诡异的悬疑线索,一步步引人入胜——

  1942年,孙立人和杜聿明第一次赴缅远征,十万中国军队溃败怒江,五万英灵长存边缅,而这五万人,竟然全部都死在被当地人称为野人山的胡康河谷里。不久,更令人惊诧的事情发生——明明是没有生灵的诡异丛林,为什么英国驻印空军的飞机盘亘不去屡屡轰炸,他们想消灭什么东西?同一时间,一份绝密指令下达新三十八师,几名互不相识的战士被选调组成特别分队,潜入野人山执行不知终点的任务。他们要去寻找什么?几位主人公在经历了激烈的战争、悲壮的历史、队员之间血液相融的情感、友谊和背叛之后,发现自己竟然揭开了二战中最大的秘密……

  有书评人称,南派三叔首次转型的战争悬疑作品,把男人身体里的那点血性在一个极端恐怖极端恶劣的情况下逼迫出来了。很多读者看完此书之后,为故事所表达出的情感所吸引,他们首先爱上了故事,之后对故事的背景产生了兴趣,南派也一再表示:他希望读者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可以燃起大家对并不熟知的“那段历史”的探究热情,自主地开始重新“发掘”、重新认识、重新研究。从更尊重更客观的角度去认识那段艰难晦涩的史实。

  对话作者:写出人性最高尚的部分

  身为缅甸远征军后裔的乾坤经历丰富,做过记者、车行老板、画家、教师、木匠,同时也是某电视台视频剪辑部门的头儿,擅长一边悠闲地讲好玩的故事一边高速超车,常把听故事的人吓得寒毛倒立。他和南派三叔都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子邮件采访,披露了两人合作《怒江之战》的幕后故事。

  华西都市报:《怒江之战》和军事小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南派:它是以悬疑为主线的故事,在整个故事中,你很明显地发现这是悬疑小说和军事小说的无缝连接,我放弃了一些我喜欢的比较玄乎的东西,尽量使用最贴近现实的悬疑机巧,所以,这本小说看完之后,你虽然没法说出它是军事小说还是悬疑小说,但是你会立即知道,这是一种新的小说类别。

  华西都市报:合作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麻烦?如何解决的?

  乾坤:麻烦很多,第一是沟通。三叔心里想的跟我想的大多时候会不一样。我们通常以开会来解决问题。我已经不记得因为要讨论文章的内容和悬念点开了多少次网络会议。有时候说得起性,怒江里的各种事件的脉络和交流出新的故事点太多,最后不得不把聊天记录打印下来,整理后再看。然后就是行文上的磨合问题。这个是最难的。我们都在避免文章出来后,完全跟他的行文一样或者跟我的行文一样,这就需要我们不停地寻找最接近我们俩文风和想法的中心点。

  华西都市报:今年是远征军胜利65周年,在这个时候推出《怒江之战》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

  南派:向那些曾经被遗忘的英雄们致敬。不能让为我们牺牲的人这么轻易地被忘记。

  乾坤:很荣幸,能为这帮英雄们做点事,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那段历史。第一感觉是伟大,然后就是震撼。在那段远征军的历史里,人性的各种层面在抗击侵略的大局面下被完美地统一到了一个点上,那一刻,不分你我,誓死为国,这非常让我感动,这是人性最高尚的部分。

  记者胡晓实习生向文平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