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师刘宝瑞威震东北 溥仪观武赞曰“美钩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拳师刘宝瑞威震东北 溥仪观武赞曰“美钩王”

2010年07月28日 10:17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刘宝瑞威震东北 振远镖“我武维扬”

  历史影视剧中,时常能听到押镖的在喊 “我武维扬”,这 “我武维扬”是什么意思?

  “我武维扬”出自 《尚书·秦誓》,意为武功强盛,军威高扬。黄埔军校正门两边有一副对联,写的就是:嘉宾戾止 我武维扬。

  这个词真正广为人知应该归功于北京镇远镖局的总镖头王维扬。当年,走镖的人都有自报家门的一句话,俗称 “趟子”。当趟子手喊出本镖局的 “趟子”时,绿林中就知道是谁来了。过去走镖,三分靠本领,七分靠朋友,能不能走成,关键看你的 “趟子”是否有震慑力,绿林道上是否给面子。王维扬的镇远镖局是北方最大的镖局,在选择 “趟子”时,王维扬想起《尚书》中的这句,觉得很适合自己,便借用过来,喊了出去,意思是:我这趟镖是北京镇远镖局王维扬的。久而久之,这句话成了镖局行内的通用语,很多走镖的都喊 “我武维扬”。

  上世纪二十年代,沈阳 (时称奉天)北市场皇寺大街路北有一家 “振远堂”镖局,走镖时也喊 “我武维扬”,这家镖局的镖头就是威震东北的查拳名师刘宝瑞。

  墙头翻跟头跳进镖局

  刘宝瑞,字玉庭,回族,原籍河北省临榆县。1896年9月18日出生于山海关。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盗匪横行。当年河北一带民间各派武艺盛行,又因山海关为关内外咽喉要道,武林高手常往来于此,亦是各路镖行保镖运货必经之路。因此,素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也就成了武术盛行、高手荟萃之地。

  从小喜爱拳脚的刘宝瑞常到镖局去看练武,时间长了便跟镖师们混熟了。十几岁时,他要求进入镖行习武保镖。镖局头说:“保镖是卖命的行当,你年纪还小,什么功夫也没有,快回去吧。”刘宝瑞听了不服气说:“秤砣小,能压千斤,我练路拳给您看。”说着便拉开架势练了起来。镖局头看了,想了想说:“你这孩子倒是有志气,只是太小,还是算了吧!”刘宝瑞心有不甘地说:“等我长大了,功夫练成了再来找你。”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刘宝瑞勤学苦练的功夫竟是跳墙,就是站在墙头上大头朝下往下跳。跳下来,再登上去,一遍一遍,不辞其苦,不厌其烦。一天到晚,脸上不是泥就是血。村里人都笑他傻,家里人也劝,算了吧,哪有这样练功的!镖局头听说后,被刘宝瑞这种狠劲和韧劲所打动,破格收留了刘宝瑞。

  此后,只要镖局的镖师走镖,刘宝瑞就跟着前往。寒来暑往中,刘宝瑞眼界大开,武功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这年,从山东来了一位姓王的镖师,自称“查拳王”。刘宝瑞所在的镖局也有位查拳高手,听这个山东人竟敢称“查拳王”,便与他过起招来。两人甫一交手,高下立见。王镖师只是闪、展、腾、挪,对方竟连边都沾不上。最后,王镖师大概是不想再玩下去了,一个闪身,到了那位拳师身后,手轻轻在他肩上一拍,那位拳师便趴在地上。

  当时在场的刘宝瑞看呆了,大呼过瘾。晚上,刘宝瑞来到王镖师住处。一进门就跪在地上,说:“王师傅,请您收下我吧。”王镖师开始时婉言拒绝。刘宝瑞说:“您要是不收下我,我就不起来了。”王镖师无奈之下,只好收他为徒。

  拜王镖师为师,可以说是刘宝瑞从武生涯的一大转折。从此,刘宝瑞在王镖师的精心培养下,功夫大增,很快就出人头地,崭露头角。

  庙里拜师学得神功绝技

  转眼间,几年过去,王镖师要回山东老家。临行前对刘宝瑞说:“我所会的东西已经都传授与你,你资质不错,若能访得名师,必将成名于天下。 ”言毕,师徒二人洒泪而别。

  王镖师走后,刘宝瑞也离开家,开始走南闯北,遍访名师。

  在河南,刘宝瑞偶然之中听说某寺院有位沙长老,武功高强,精通“弹腿查拳”,尤其是“地趟双钩”堪称一绝。刘宝瑞问明地址,便前往拜访。

  刘宝瑞来到庙里时,见到几个和尚正在练接弹腿,一招一式,扎实有力,攻防逼真,一看就知有高手指点。刘宝瑞想了想,突然一个跟头翻到和尚面前,故意贬低说:“你们这练的什么弹腿,真给你们师傅丢脸! ”闻听此话,沙长老从房中走出,上下看了看刘宝瑞,说:“看来这位小施主也深通此道,不妨指点一二。 ”刘宝瑞傲然笑道:“当然,我从小练的就是弹腿查拳。您就是沙长老吧!久仰大名,今日特来请教。 ”说着,就往场中一站,门户一亮,说:“您老请! ”

  两人过起招来,几个回合过后,刘宝瑞看出,沙长老果然武功不凡,并非浪得虚名。便虚晃一招,退出场内,翻身跪在地上,说:“师傅在上,请受徒弟一拜。 ”沙长老被弄愣了,问:“你到底是比武的还是来拜师的?”刘宝瑞说:“我哪配与师傅比武,我听说师傅武艺高强,便想一见,今番一试,师傅果然了得,恳请师傅收下徒弟。 ”沙长老扶起刘宝瑞,说道:“老纳从不收俗家弟子。”刘宝瑞一听急了,又使出曾经用过的招法:“您不收我,我就不走了。 ”沙长老被缠无奈,遂询问一番他的来历。当听刘宝瑞是回族后,沙长老眼睛一亮,说:“这弹腿查拳流传至今,难得有几个得其真传,你能练到这个程度,也算不易了。好吧,你是回民,咱们也算一家人,我就把这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传你吧。 ”

  原来沙长老也是回族,只因参加西北回族反清起义失败后,才隐姓埋名,落脚在此。

  从此,刘宝瑞在庙里专心向沙长老学习,每天起五更爬半夜,打沙袋,蹲梅花桩。转眼两年过去了,他练得身轻如燕,体坚如石,功夫日臻炉火纯青。在沙长老的悉心指点下,刘宝瑞学会了“地趟双钩”,还练就了“贴画”绝技,也就是将身体一跃,就能如壁虎一样贴在墙上。

  一天,沙长老对刘宝瑞说:“我会的东西,你学得差不多了,现在可以下山去了……”刘宝瑞再三要求继续学艺,沙长老叹口气说:“你不比我出家之人,庙里非你久留之地。而且,我已年老,将来还要靠你把咱们的查拳传下去 ,走吧,走吧。 ”

  刘宝瑞知道师傅心意已决,便跪地叩下三个响头,满眼是泪,一步三回头地走下山去。

  离开河南后,刘宝瑞遍游名山大川、名都古城,跟曾任皇宫护卫的回民拳师沈福臣学习了太极拳、八卦拳、少林拳术,又跟查拳名家赵熙川学会了“神钩”。将近二十年,刘宝瑞博采众长,集各名家拳术于一身,终于成为武林中顶尖高手。

  南京“论剑”遗憾终生

  1920年,刘宝瑞初来沈阳。在西门脸附近“撂地摊”卖艺、卖膏药,后开一门脸维持生计。刘宝瑞很讲义气,时有慈善之举,在卖药治病过程中结识了不少朋友。

  刘宝瑞做的是小生意,勉强糊口,但也时常有些地头蛇来刁难勒索。有一次,地头蛇蹬鼻子上脸,欺人太甚,刘宝瑞实在忍不住了,便使出功夫,将一群无赖打得满地找牙。祸闯大了,刘宝瑞只好离开沈阳,奔往大连。

  1923年,刘宝瑞从大连又回到沈阳。这时,日本人成立了“武道振兴会”,在沈阳耀武扬威。朋友们找到刘宝瑞,希望刘宝瑞能站出来,成立一个武行,以对抗日本人。刘宝瑞想了想,觉得开武行不如开镖局,便在北市场皇寺大街路北(现北市副食商店东侧)开办了刘记“振远堂”镖局。

  □黄卫东

  当时,“振远堂”门脸上挂有两块牌子,横匾为“振远堂膏药店”,竖匾为“振远镖局”。刘宝瑞在前堂卖膏药,后堂传武艺教徒弟。同时开始挂出镖旗,为商号购物提货、公路运输提供保镖。因刘宝瑞在武林中享有盛名,所以,绿林道上只要看见货车上插有“振远镖局”的小旗,便无人敢来袭扰。

  1930年,南京筹办1933年的全国武术擂台赛。为选拔高手参赛,为东北争得荣誉,时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的张学良在小河沿举办擂台选拔赛。一时里,东北各地的武林高手云集沈阳,个个摩拳擦掌,欲一争高下。

  自练武学艺后,刘宝瑞一直在等着这样的展示武艺的机会,便带着学艺最精的弟子张贵元报了名。除了查拳外,刘宝瑞还报了枪术项目。当时报枪术的不下几十人,但一听说刘宝瑞报枪术,很多人自知不敌,便要求重报项目。当时,只有一个人不服,欲与刘宝瑞见个高低。

  对打那天,擂台前围满了人,张学良等一些东北大员也来观赛。打擂开始后,那人抢先下手,刷刷几枪向刘宝瑞刺去,都被刘宝瑞从容化解。这人见刺不到刘宝瑞,有些着急,一招狠辣的招数使过来,枪直刺向刘宝瑞的后背,台下人一片惊呼。刘宝瑞不慌不忙,瞅准对方来路,猛的一个“回马枪”,大喝一声,将对方大枪磕飞,惊得对手目瞪口呆。台上台下喝彩不断,响彻云天。

  这次打擂,刘宝瑞技压群雄,毫无争议地当选赴南京比武团成员。不料,正当刘宝瑞潜心苦练,准备在全国盛会上迎战各路高手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南京比武打擂被迫取消。刘宝瑞丧失了一次扬名天下的机会。

  溥仪观武赞曰“美钩王”

  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自幼爱好练拳习武,从师沧州著名武师霍建阁学八极拳。1933年,溥仪把东北三省的武术高手都召到新京(今长春),在伪皇宫中为他献艺助兴。被召的除查拳掌门刘宝瑞,还有通臂门的邓根立,翻子门的杨福兴等武师。刘宝瑞本不想去,但徒弟们都说,为什么不去?让日本人见识见识真正的中国功夫,也不是坏事。

  比武会这天,溥仪身穿一套西服端坐中间,后面站着八个侍从武官,两旁端坐的有郑孝胥、熙洽、张海鹏等伪满官员,另有一些日本人,都是关东军的军官。

  第一个上场的是少林韦陀门的郑天翔,他演练了一套六合刀,博得厅里一阵掌声。接着,刘宝瑞上场亮势,演练了十趟埋伏拳。十趟埋伏拳是查拳中难度最大而最深奥的一个套路,只见他拳路一开,搂、打、腾、封、挑、劈、弹、扫、挂、称、腕、跨、肘、膝、肩、蹚、连、撩、跺、踩,招式分明,快而不乱,慢而不散。拳似流星眼似电,腰似蛇行脚似钻,眼到手到,神形合一,赢得一阵喝彩声。演练完毕,溥仪问刘宝瑞:“听说除查拳外,你还会钩、镗、带、镢四绝功夫,能否练趟双钩看看。 ”溥仪所说的双钩是指“殿章双钩”,为明朝武将殿章所创,而刘宝瑞所练的“神钩”是“殿章双钩”的发扬光大,为师傅赵熙川的真传。多年来,刘宝瑞已把这套功夫练得炉火纯青。表演中,只见刘宝瑞挥动双钩,左右舞弄,上下翻飞,前八趟看钺,后八趟看钩。利落的摘钩入口,推钩献钺,钩搂歪甩,钩搂锁带,满场只见钩光闪闪,风声飒飒。在众人的喝彩声中,溥仪连连称赞:“好功夫,好功夫!称得上是‘美钩王’。”

  从此,刘宝瑞的“美钩王”绰号便在武林中流传开来。

  雁过留声刘家拳独树一帜

  查拳历来不轻易传人,但刘宝瑞却以发扬民族遗产为重,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了下来。他的门人遍布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他几十年研究武术,对各门派如太极、八卦、行意、戳脚、翻子、八极、太祖、燕青、螳螂、少林等均有较深造诣。并能将别种拳术精华融会贯通于查拳中,使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查拳在他的掌下得以发展。

  1946年,在沈阳市体育场举行的一次公开打擂中,刘宝瑞的徒弟申金儒、邢景芳、段金有、马献图等人,共夺得三项冠军。

  刘宝瑞之子刘镇东自幼跟父习武,在父亲的精心传授下,深得查拳精髓。刘宝瑞长孙刘润、孙女刘敏等也都习承查拳武艺。刘敏于1963年获沈阳市武术比赛第二名,刘润于1974年获和平区武术比赛剑术第一、刀术第二、拳术第三。刘宝瑞之子刘镇东,为使查拳这一民族遗产流传发展,曾精心培养多名徒弟。其中,龚著刚、王庆军、焦凤林、孙世奇等均在为查拳的发扬光大而尽力,使一代名师后继有人。

  新中国成立后,刘宝瑞的徒弟申金儒曾多次参加全国比赛,均获得优秀名次。上世纪90年代初,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康戈武还专程来沈拜访申金儒,探寻查拳的渊源及特点,并观看了刘宝瑞传授的独树一帜的沈阳查拳。

  刘宝瑞于1969年在沈阳逝世,享年73岁。

  2008年深秋一日,笔者在北市场还曾见过刘宝瑞的徒孙,原北市跤场的三掌柜,绰号“砘子刘”(即刘长青)。他在回忆往事时不无感慨地说:“师爷刘宝瑞为人正直,武术精深,视徒如子,传艺真功。他不愧是武界楷模,一代名师。 ”

  第065期统筹 黄世明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