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钢琴大师刘诗昆:我不愿做“艺术书呆子”——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专访钢琴大师刘诗昆:我不愿做“艺术书呆子”

2010年07月29日 11: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国著名钢琴家刘诗昆2010年7月下旬在香港接受中新社专访。在钢琴“热潮”中经营有道的刘诗昆表示,自己不愿意困在古典乐的小圈子里,“老头儿也要与时并进”;自己是一个“音乐企业家”,而不愿做一个“艺术书呆子”。  中新社发 郑祚声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香港7月29日电 题:专访钢琴大师刘诗昆:我不愿做“艺术书呆子”

  作者 魏杨

  两年一届的“香港少年儿童钢琴大赛”刚刚落幕,该项赛事的创始人兼主办者——中国著名钢琴家刘诗昆又将踏入下一段音乐旅程。难得的“歇脚”时分,刘诗昆接受了中新社的专访。

  此刻坐在记者面前、年逾七旬的钢琴大师,没有演奏《保卫黄河》时的激情澎湃,在温和儒雅的气质中,散发着一种精明强干和坚定。在钢琴“热潮”中经营有道的他向记者坦言,自己是一个“音乐企业家”,而不愿做一个“艺术书呆子”。

  中国“钢琴热”增温创世界之最

  甫见记者,刘诗昆笑言:“中国正在掀起空前的‘钢琴热’、‘乐器热’,而热潮的增温趋势也是世界之最。”对此现象,他解释说,经济收入的提高,让现在的普通工薪阶层也能学得起钢琴。

  刘诗昆认为,学钢琴,能提升人的气质、仪态和谈吐,而不是普通的文化水准、知识级别的简单提高。在他看来,学钢琴、学乐器是一种美育,有着其他任何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修养提升的重要性,不亚于数学和语文。

  在越来越多的父母愿掏腰包为孩子买钢琴、交学费的背后,是一颗颗望子成龙的心。刘诗昆认为,家长做决定前,应该清楚孩子学乐器的意义和益处。盲目跟风并非明智选择,反而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他提醒家长,学钢琴是为孩子增加一项美育教育,而不要一味期盼弹琴成为孩子将来的专业,也不要简单地仅把学琴当成一个高雅的文娱活动。

  刘诗昆直言,不可能所有的琴童都成为郎朗、李云迪,而当你看到曲子可以弹出来,可以用音乐表达,“就已经足够了”。

  “音乐企业家”并未远离音乐

  刘诗昆1990年移民香港,1992年开办首家“刘诗昆钢琴艺术中心”,既教授学生,也经销自己创立品牌的钢琴。追忆起那段日子,刘诗昆不禁感慨,“没钱在香港寸步难行,徒有虚名却身无分文,别说搞事业,吃饭都难。”学校帮他度过了经济难关,也为他打下了创业的基础。

  刘诗昆说,自己天生喜欢小孩,愿意为孩子们做点事情。1996年开始,艺术中心接连在北京、天津、重庆等30多个城市开业,他还在北京、上海开办了5所音乐艺术幼儿园,学生超过8万名。

  十几年间,这位音乐家变成了教育家,又从教育家变成了实业家,也有人把他称作“音乐企业家”。

  对此称号,刘诗昆毫不否认:“对,我就是一个音乐企业家。我确实是在办企业,但这是文化企业。”刘诗昆认为,现在的文学艺术家的水准成就,应该与他的总体收入划等号。

  “市场经济社会中,教育也离不开市场,而我现在的音乐表演活动也并没有因为经营企业而耽误。所以,我从未远离音乐事业,”刘诗昆说。

  打造艺术版“新东方”

  刘诗昆认为,其所走的路线和模式其实和“新东方外语学校”是一样的。“我虽然弹琴出身,但我不愿当一个‘艺术书呆子’。我想用我的知名度、用我的影响力,让我的学校发挥它们的作用。”

  对于现时音乐商业化愈演愈烈的现状,刘诗昆颇感无奈,但亦承认这是一个潮流和趋势。言谈中,他不禁批评自己生活多年的香港,在井井有序的文明背后,某些文化特质已几乎消失,报纸的文化版都接近绝版……“这是一个科技高速上升,文化却不上升,甚至下坡的时代。”

  “我不愿意把自己困在古典乐的小圈子里,老头儿也要与时并进!”一个小时的时间,上至国家经济下至百姓民生,刘诗昆无一不侃侃而谈,“如果我只知道黑白键盘,那我只能弹琴,也开不了学校,也造不了钢琴。”(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吴翔】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