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御道街施工意外挖出残存明代“端门”——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南京御道街施工意外挖出残存明代“端门”

2010年07月30日 10:28 来源:龙虎网-金陵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昨天晚上10点多,在御道街上,几名施工人员正忙碌地使用挖掘机,将地面以下1米处的土全部挖开,接着再使用小铲子,一点一点地小心挖土。施工现场位于御道街的街中央,两边各留出一股车道供车辆通行。马路中央已经呈现拉链状,被挖出一道长200多米、宽1米、深1米的沟。这条深沟的上方,放着铁板,有一段 100米长的铁板被挪开,工人们正在小心翼翼地清理土,几名考古专家使用仪器测量并拍照。

  据中铁四局的施工人员介绍,7月28日施工时,工人们挖土,感觉地下有硬物,接着再挖挖,挖出两块青砖。工人们端详半天,感觉这砖像是南京城墙砖,不是现代烧制的砖。他们赶紧向南京市文物部门汇报此事。南京市博物馆的专家到场查看后,认定这是一处明代残存的城墙,遂立即开展抢救性发掘。考虑到白天,开挖的路面要铺铁板供通行,因此选择夜间施工,进行考古挖掘。

  记者看见露出的城墙砖很密集,长度已经超过50米。上面的砖呈现青色,砖内部呈现暗黄色。借着灯光看见,每块砖之间都使用某种物体黏合。到底城墙有多长,是何走向,考古人员表示,需要继续挖掘才能得知。挖出的城墙目前看,处于南北方向,在城墙的北侧,有一道东西走向的水沟,考古专家表示,这是明代城墙的排水沟,考古研究价值非常大。由于不清楚城墙走向,只能抢救性发掘,才能知道城墙的具体走向和规模。

  端门兴建于1375年

  据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告诉记者,出土的这段城墙遗址应该是明故宫的端门遗址。端门是明代皇宫午门和承天门之间的一道门。洪武八年 (1375年),朱元璋放弃了营建中都凤阳的计划,转而集中精力经营南京皇宫,端门就是在这次兴建过程中修建的,同时修建的还有承天门、金水桥建筑,形成 “T”字形广场,向南直抵洪武门。

  据记载,明皇宫的皇城开有六道门:正南为洪武门,东南为长安左门,西南为长安右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玄武门。皇城内的宫城又称大内,俗称“紫禁城”,开有六道门:正南是午门(今午朝门),东南为左掖门,西南为右掖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正北是北安门。在皇城与宫城之间还有两道门,南为承天门(相当于天安门),北为端门,端门与洪武门、午门处在同一条中轴线上。

  北京故宫大门即端门

  专家告诉记者,端门始建于洪武八年,完工于洪武十年(1377年),大门朝南开。到了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端门上又建起了门楼五间。明代初年的史料中记载,端门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维修。承天门与端门之间的御道两侧是庙社区,东边设置祭祀皇帝祖宗的太庙,西边则是祭祀神灵的社稷坛。而端门两旁的御道东西两侧建有宫墙,把东面的太庙、西面的社稷坛隔在外头,使得这条御道看上去分外森严。北京的故宫是仿照南京的明故宫建造的,因此北京也有端门,就位于天安门北侧,如今已经成为北京故宫的第一道大门。

  昨晚在现场,也有人推测挖出的城墙遗址应该是明故宫的承天门,但这一说法很快就被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部的权威专家和现场考古人员否决。

  南京的端门究竟毁于何时?明故宫整体被毁于太平天国时期,端门难以幸免于难。但一张拍摄于1889年的老照片显示,当时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在南京失败已有25年,但端门依然残存一点遗迹。此后,由于战乱,明故宫地区被用作飞机场等多种原因,端门完全消失,没想到如今重新露出了真容。

  截至昨晚发稿时,记者得知,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员将对端门遗址作进一步考古发掘。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