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后最爱鹿胎膏 慈禧太后批准人工养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清代皇后最爱鹿胎膏 慈禧太后批准人工养鹿

2010年08月03日 17:26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国际野生动物保护组织有关专家认定,梅花鹿的人工饲养最早始于中国的“盛京围场”,即现在辽宁省西丰县冰砬山下的赵家趟子沟。那么,西丰的先民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人工饲养梅花鹿的?赵家趟子沟又是怎么个来历? “窖鹿”是否就是人工饲养的开始?追根溯源,还要从清代设立的盛京围场说起。

  努尔哈赤因鹿设围

  所谓围场,就是专门用来打猎的地方。清统治者非常重视围猎活动,早在1607年,努尔哈赤还未建后金时,就已开始置围场了。

  1619年,努尔哈赤统一了海西、哈达、建州女真以后,驭王者之威,巡猎至今西丰一带,看见这里麋鹿毕野、莺飞草长、翠色葱茏、波光涟漪,深为梅花鹿之神骏所倾倒,慨叹此间地宝物华,盖世无伦,即将该地区划为围场。

  据成书于清光绪年间的《盛京典制备考》记载,盛京围场南北长490里、东西宽480余里,其范围相当于今天辽宁和吉林两省的西丰、辽源、东丰、海龙、辉南五县之地,共划105围。其中,西丰35围半,可见西丰围数占整个盛京围场的三分之一还多。

  围场周围设12个“边台”、“卡伦”,派兵戍守,严防旗民等人潜入,封禁时间长达300多年。对私入围场采伐者,轻者枷三月、杖一百、徒三年,重者面刺“盗围场”字样,发配为奴。对违犯规定的官员,插箭示街、枷号两月。

  皇帝猎鹿先用“托儿”

  围场内林丰树茂,飞禽走兽异常活跃。清朝的历代皇帝无不御驾亲临,到这里狩猎巡幸。

  为了确保皇帝打猎成功,行围前,要抽调兵卒1250名,这些兵卒被称作虞卒,又称之为“围墙”。“围墙”的作用,就是在皇帝打猎前,用虞卒把围猎区先行包围,把野兽哄赶起来,使皇帝进入围场就有猎物可猎。

  在围内,只有皇帝可以发箭射猎,其他人绝不可私动弓枪。御前大臣、侍卫者都只能射猎那些逃到围外的野兽。如果遇到猛兽如虎豹熊猪之类,则由虎枪营官兵手持长械与之博,以免皇帝受到伤害,皇帝只需远远地射箭即可。值得一提的是,皇帝猎鹿与常人不同。皇帝猎鹿要先设哨鹿。所谓哨鹿,大抵类似今时商场中的“托儿”。一般在白露以后,正值鹿的发情期,由一些士卒持鹿头伏于草丛中,举起假公鹿头,嘴里吹哨,发出“呦呦”的声音,把母鹿引出来。这时,官兵们包抄过去,一点儿一点儿的缩小包围圈,把鹿逼到比较开阔平坦的地方后,由皇帝弯弓搭箭射杀之。据说鹿血壮力,有时皇帝猎过,当即取其血以饮。

  西丰曾叫“掏鹿”、“逃鹿”

  由于盛产梅花鹿,西丰还有两个与鹿有关的名字呢。

  其一为“掏鹿”。据《西丰县志》记载:“……在县城东南约五里许之元宝沟处,即现在所称忠信村者是也。其临近山下曾有鹿洞,猎人于斯取得鹿子,遂以名焉。迨后设立县城,以距此甚近,又以‘掏鹿’二字为远近所熟悉,故皆称县城曰‘掏鹿’。 ”

  其二则为“逃鹿”。据传说,当年康熙皇帝在此地狩猎,突见一群梅花鹿在草甸食草,骑在马上的康熙皇帝随即弯弓搭箭,一鹿中箭,群鹿随之逃去。康熙拍马急追,盛京将军和众卫兵紧随其后,追出二三里路,来至一座苍山脚下(今西丰城北山麓),群鹿踪影皆无,康熙眼望苍山,若有所思道:“此逃鹿也。 ”“逃鹿”之名由此而生。这一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逃鹿”也就成了西丰县城的又一别名。如今西丰城北山下大街,建成后即称“逃鹿街”,风景区内还有一道景观叫“逃鹿池”。

  梅花鹿一身都是宝

  盛京围场设置的初衷,旨在“不忘武备,雄镇边卫。 ”但嘉(庆)道(光)以后,行围目的却有了明显变化,干脆不提“操练”,而只陈“捕鲜”、“贡鲜”了,其中更是以梅花鹿为主要贡品。

  为什么清廷对梅花鹿情有独钟,以其为主要贡品呢?这要从梅花鹿自身的强大药用价值说起。梅花鹿产品自古就是皇帝和达官贵族的长寿补品。远在汉代,我国即有“梅花鹿身百宝”之说,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曾记载: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仙兽,纯阳多寿之物,能通督脉,又食良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梅花鹿副产品可入药的达17种之多,鹿茸、鹿鞭、鹿胎、鹿血、鹿心、鹿肾、鹿筋、鹿肉、鹿骨等均可入药,而且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养生保健功能,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成为治疗百病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中医钻石”。

  鹿胎膏皇后的最爱

  清朝皇室对鹿茸、鹿肉、鹿血青睐有加。乾隆皇帝常食用鲜鹿肉烹饪的菜肴,以饱口福;咸丰皇帝喝鹿血补身健体;慈禧太后每天清晨起床后,必喝几口用鹿茸片熬成的汤,以保精力充沛,延年益寿。

  清朝宫廷里还有一个风行近三百年的养颜秘方——鹿胎膏,这个方子就是出自梅花鹿。当年从宫里传出一句话:皇帝喝鹿血,皇后吃鹿胎。

  孝庄皇后是清代最长寿的皇后,曾辅佐了顺治、康熙子孙两代帝王,号称“满蒙第一美女”。据说,之所以孝庄皇后能够青春永驻,而且少病长寿,其秘诀即是长期食用长白山野生梅花鹿鹿胎膏。清朝宫廷御医从妊娠梅花鹿腹中取出水胎,干燥炮制成粉,与阿胶、龟甲、鹿茸等24味名贵药材配伍,经复杂工艺熬制成软膏,供其服用。使孝庄在生育了3女1子之后,依然貌美如花,并活到了75岁高龄。

  1952年,考古专家在清东陵慈禧的陵墓发现陪葬品中有一个漆制的小盒子,专家对漆制盒内黑色块状物品进行检测,发现这些物品中含有大量的鹿胎成分,鹿胎中的活性成分竟然能够保留几百年的时间。

  根据清朝宫廷记录,慈禧平时非常注重个人的保养,常年离不开鹿胎膏。慈禧在生育同治帝之后,体形和容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脸上出现了色斑,身材走形。全仗鹿胎膏的调理功效,才又恢复了原态。《大清后宫解密》中讲到,慈禧的绝经期竟然超过了60岁,这也是常年服用鹿胎膏的效果。

  “鹿趟”猎户开始抓活鹿

  围场内珍贵的梅花鹿如巨大的磁石,诱惑着周边百姓、商人偷猎,偷挖鹿窖、捕打鹿茸,屡禁不止。

  为了继续满足对梅花鹿强大的需求力,1878年,清廷在原盛京围场的范围内“设兵戍守,并置鹿趟,安猎人四十八户,岁时由盛京将军遣陵官入围会猎,哨鹿以贡于朝”。所谓“鹿趟”,就是骑马绕山脉跑一趟,这一“趟”的范围内划归一户,猎户就在划定的鹿趟内狩猎。

  随着“鹿趟”的出现,上贡给朝廷的贡品中出现了活鹿,因为此时猎人们已经开始用“窖鹿”的方法捕鹿。

  所谓“窖鹿”,就是在梅花鹿经常出没的地方,挖一个陷阱,这个陷阱长8尺、宽8尺、深6尺,然后在陷阱的顶部和中部摆两层井字形木杆,两层木杆的距离一般为4尺左右,下层木杆结实,上层木杆则又轻又细。摆放好木杆后,用枯树枝覆盖,上面铺上浮土和草皮子。从外表看,一点儿也看不出痕迹。陷阱造好后,再在它的两侧摆上一些较大的树枝为路障,迫使鹿走入陷阱。陷阱挖成半月后,上面长出了新草,一点儿新鲜泥土的气味也没有了,这个时候就可以“窖鹿”了。梅花鹿受惊之后,一般习惯于沿着经常走的路线逃跑,“窖鹿”就是根据鹿的这一习性发明的。“窖鹿”时,猎人们带着猎狗拉网似的围山赶鹿,大声呼喊,鸣枪敲锣。被猎人们赶得惊惶失措的鹿,顺着设有陷阱的路逃跑,跑着跑着,就掉进了陷阱里。被架在底层的木杆上,四脚腾空,动弹不得。于是,猎人们跳下井去,用绳索把鹿的腰部系好,拖出陷阱,装进事先打造好的“囚车”运回家去。以备白露节前后向清朝“旗务司”交纳应差。

  当年,猎户们捕活鹿一般都在秋季,因为这时的梅花鹿膘肥体胖,正是发育最好的时期。“鹿趟”的出现,使鹿的贡品增加,而且可以贡活鹿。如今,我们漫步在西丰县的平原、草甸子、山坡等地,还可以看到当年“窖鹿”陷阱的旧迹。

  慈禧太后批准人工养鹿

  经过年复一年的捕猎,野生梅花鹿越来越少。到了1895年,“鹿趟”的猎户们感到仅依靠“窖鹿”来捕捉野生梅花鹿,难以完成如数向皇家进贡的要求。这种情况下,猎户们从捕来的怀孕母鹿在圈养过程中生下仔鹿受到启发,知道梅花鹿是可圈养繁殖的。于是,48家猎户推举威望较高的猎户赵允吉去北京当面奏请慈禧太后,以求恩准人工繁殖梅花鹿。慈禧太后听后不但立即批准,还任命赵允吉为七品鹿鞑官,赐黄马褂一件、官服一套。

  随后,盛京将军依克唐阿派官兵同“鹿趟”猎户,把今西丰冰砬山至小四平一带方圆40里辟为养鹿官山地,大兴土木建造“皇家鹿苑”养鹿。这是我国也可以说是世界人工饲养梅花鹿的开始。从此,猎户们再也不用跋山涉水地追捕梅花鹿,猫在家里就可以坐享其成,满足宫廷对梅花鹿的需要。

  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人工饲养梅花鹿在西丰已经蔚为大观。截至2009年年末的统计,西丰全县已拥有鹿场1956家,鹿饲养量11.2万只,占全国的20%,年产成品茸20余吨,著名的同仁堂药店所经销的名贵中药鹿茸几乎全部来自西丰。2008年5月20日,西丰县以其悠久的鹿业历史和巨大的养鹿业发展优势,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鹿乡”的称号。

  第066期统筹 黄世明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