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不完美才是人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季羡林:不完美才是人生

2010年08月03日 17:29 来源:辽沈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季羡林老人曾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这也是他亲身的经历与感悟。季先生有几件终生遗憾的事,包括他的婚姻。

  季羡林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从1935年到1945年,他到德国留学。在此期间他与一位德国姑娘相恋了。在哥廷根留学时,季羡林租住在一个善良的德国老太太家里。在他住的同一条街上,还有一户叫迈耶的德国人家,季羡林的好友田德望便是迈耶家的房客。他们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名叫伊姆加德,年龄比季羡林小一些,金发碧眼,而且身材苗条,活泼可爱。季羡林常去田德望住处拜访,久而久之便同迈耶一家人熟悉了。正在读博士学位的季羡林当时不过三十,年轻英俊,待人谦和有礼,迈耶一家人很快就喜欢上了他。

  当时,季羡林正在写博士论文。他用德文写成的论文,必须用打字机打成清稿。可他没有打字机,伊姆加德很乐意帮忙。这样一来,季羡林经常到她家去,两个异国青年便擦出爱情的火花。但现实是残酷的,季羡林因为是季家的独根独苗,身上负有传宗接代的重大任务,所以十八岁就结了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不在话下,妻子德华长他四岁。于是,每当回到寓所,他的内心便充满矛盾与痛苦。他爱伊姆加德,伊姆加德也爱他。如果他们由相爱而结合,自己未来的生活大概会是幸福美满的。但是那样做,不仅意味着对妻子、儿女的背叛和抛弃,也意味着把自己的亲人推向痛苦的深渊。这是违背他所受的教育和他做人的原则的,也是他无法办到的。反之,如果他克制自己的感情,又会使深爱着他的伊姆加德失望和痛苦,自己也会遗憾终生。痛定思过之后,这个对别人考虑永远胜过自己的国学大师最后决定压抑自己的情感,离开德国。离别是痛苦的,之后两人还通过几次信,但他回国以后就断了音讯。“有情人终成眷属”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但环顾四周,真正十全十美的婚姻又有几个?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妻子对季老一家来说,真正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辈子勤勤恳恳,有时候还要含辛茹苦。上有公婆,下有稚子幼女,丈夫十几年不在家;公公又极难侍候,家里又穷,经济朝不保夕。在那些年她受了很多苦。季羡林对妻子十分敬重。但敬重是一回事,疏离隔膜又是一回事。季羡林1929年结婚,次年离家上清华,1934年毕业,回济南教书,1935年赴德,1946年回国,直到1962年,他的妻子才迁来北京。算算看,从结婚到再度聚首,夫妻分居竟长达三十多年!

  季羡林觉得,岁月无尽,生命有终,不完美才是人生。真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对己对人都有好处。对己,可以不烦不躁;对人,可以互相谅解。人活一世,不要幻想生活总是很圆满,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最重要的是采取怎样的生活态度。接受不完美,是生存的智慧,是营造快乐人生的技巧。善于接受不完美者,必定会随处有缘,拥有幸福人生。

  □苗向东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