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杆子打死黄龙玉?“是不是玉”很重要?——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一杆子打死黄龙玉?“是不是玉”很重要?

2010年08月06日 13:23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忽悠”、“泡沫”、“垃圾股”、“虚火旺”、“有价无市”、“典当拒收”……短短半月,随着黄龙玉前无古人的“价变”曝光,一连串的“帽子”也通过各大媒体一股脑儿地扣向这一新兴玉石种类。一时间,黄龙玉似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8月3日,本报刊登《黄龙玉6年身价涨万倍疯狂的石头还是通灵的宝玉?》后,玉石收藏者吴先生给记者打来电话,一方面肯定本报报道的相对客观,一方面也透露出这样的隐忧:黄龙玉会不会因为媒体一边倒的批评而被一杆子打死?吴先生称自己亲眼见过上品的黄龙玉,认为它色彩鲜艳、细腻润滑、结构致密,的确令人眼前一亮。他指出,如果这样一种新兴的玉石种类在我们尚未了解清楚以前就先被摔向信任的谷底,未免太过可惜。

  “是不是玉”无关“好不好”

  “黄龙玉不是玉!”思来想去,黄龙玉成为众矢之的,大抵还是因为它的硬度、韧性、主要成分等一切特质,都介于玉和石之间。原来,黄龙玉竟是因名字惹了祸。人们认为,从“石”到“玉”,虽是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涉嫌欺骗,总是难以饶恕。

  然而,名字乃人赋,黄龙玉不能言。一个充满噱头的名字背后可能存在着炒作的动因,却无关黄龙玉固有的材质。近日,百度“黄龙玉”贴吧聚集了一大批为黄龙玉“打抱不平”的网友,他们对黄龙玉的青睐,各有各的理。有人认为黄龙玉以黄色、红色为主的色调,符合国人自古以来对颜色的尊崇;有人认为黄龙玉中含水草花纹理那一部分,可被看作一幅幅鬼斧神工的风景画;有人认为黄龙玉可塑性强,适合做雕塑的配件……记者不愿相信这么多网友都是“托”,事实上,黄龙玉如他们所述的诸多优点也是被不少玉石专家所证实的。

  其中一位网友说道:“黄龙玉是不是玉不重要,关键是好不好。”此人指出,即便黄龙玉就是产于云南的黄蜡石,就是属于观赏石的一种,可石头不是赝品,资源性摆着,未见得低人一等。最近,50克的田黄石卖到40万,2.5公斤的鸡血石出手500万,它们也都不是玉,价格不是比黄金还高,比黄龙玉还疯狂吗?况且,黄龙玉之间也是等级森严的,有不值一提的,也有品相极好的,就如人们印象中价值连城的翡翠,价格也可以从几元钱至上千万元不等。

  “六龄小童”拒绝“伤仲永”

  玩和田玉的看不起翡翠,玩寿山石的看不起巴林石,在玉石界见怪不怪,如今这备受排挤的“小弟”又轮到黄龙玉。不过吴先生指出:“把玩玉石,我觉得眼光应该与时俱进,最重要的应该还是玉石予人的美的享受吧!以历史、知名度、文化内涵论资排辈,未免有失公平。”他为记者讲起巴林石撼动寿山石的“神话”。上世纪70年代,巴林石正式被大规模勘探开采,而彼时寿山石有着千余年历史,早已被奉为“国石”,可巴林石正是凭着斑斓的色泽、独特的水草花纹理深入人心,最终与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印石”。而今天的黄龙玉很可能是下一个巴林石。

  “这几天看见媒体频频报道11、12岁的神童考上少年班,我突然想到,其实黄龙玉才是一个6岁的孩子,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可以成长、成熟,他如何承受得起那么多的骂名?会不会成为玉石界的仲永?冲着美石皆为玉的俗话,我们能不能宽容一些?”吴先生语重心长地说道。或许,黄龙玉的未来,应该用事实来说话,让历史来检验。

  本报记者 范昕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