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赴肯尼亚寻找郑和舰队遗迹 考察当地墓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专家赴肯尼亚寻找郑和舰队遗迹 考察当地墓葬

2010年08月10日 11:07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据史料记载,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载重量800吨。它的铁舵,需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图为郑和宝船的复原图。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远赴肯尼亚寻郑和舰队遗迹 水下考古这回捞远了

  “南澳一号”的水下文物打捞结束后,中国水下考古的下一个焦点在哪里?非洲,肯尼亚!记者昨日获悉,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合作的中肯拉穆群岛考古项目,日前正式启动。未来3年,中国的考古专家将与肯尼亚的工作人员一起,对肯尼亚拉穆群岛等地的文化遗存进行考察发掘,其中水下考古部分包括传说中到达过非洲的“郑和宝船”。

  拉穆岛上有传说中的“中国人”

  为什么中国要与遥远的肯尼亚联合进行一次耗资巨大的考古行动?这得从肯尼亚拉穆岛的传说说起。据肯方透露,拉穆群岛中的帕泰岛上仍居住着自称是中国人后裔的居民。当地的民间传说称,几百年前一艘中国商船在附近海域触礁沉没,中国水手在该岛南端的上加村登陆,后来迁至西尤村,并繁衍至今。

  而更具体的一种说法是,几百年前这艘沉没的船,就是郑和船队中的一艘宝船,当时只有少数生还者游水上岸,他们帮当地的村庄扑杀蟒蛇,其后获准与村内妇女成婚定居,渐渐形成了非洲中国混血儿族群,子孙至今仍在当地生活。

  不过,目前无论是中国还是肯尼亚,都不能肯定生活在肯尼亚沿海一带的中国人后裔到底是郑和船队水手的后裔,还是此后其他到此的中国水手后裔。而这次考古行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解开这个谜。

  打捞宝船将需要几年时间

  郑和自1405年(明永乐三年)起七次下西洋,300艘船组成的船队曾远赴东南亚、印度、中东,而船队到达的最远的地方,就是非洲。据文献记载,1418年,郑和第5次下西洋期间,郑和船队护送大批中东、非洲使节回国,期间曾沿东非海岸线南下,并于麻林国(即现在的肯尼亚马林迪市)停留。

  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主任赵嘉斌介绍,目前在肯尼亚沿海地区包括马林迪在内的5个区域内展开的考古发掘和调查中,已经出土了一些沉船碎片和大量的中国古代瓷器,瓷器的年代从元代到清代都有。

  那么该海域的沉船到底是不是属于郑和的船呢?记者昨日连线国家博物馆负责水下考古的副馆长张威。张威表示,目前田野考古的部分专家已经到达肯尼亚进行考察,而水下考古队员将于11月份出发,这次考古行动将持续好几年。

  至于肯尼亚海域的沉船到底会不会是郑和船队的宝船,张威回答:“这个要等我们发现了沉船再说,现在我们连沉船的位置都还没确定呢。”

  专家已在考察当地墓葬

  与打捞沉船相呼应的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考古专家将对拉穆群岛进行田野考古,看看能否发现郑和时代的文化遗存。

  记者随后连线了北大考古文博学院院长赵辉,赵辉介绍说,7月底学院已经派出一名老师带着几名博士、硕士在拉穆群岛进行考察。这次田野考古的主要任务是对拉穆群岛的中国人村落遗址进行考古研究,主要是对该遗址附近的一片古墓群进行发掘,肯方曾在这片古墓群发现刻有中国文字的墓碑。肯尼亚海滨地区曾发现大量古瓷器,专家也将进行考古研究,以确定这些瓷器的生产年代及用途。

  据悉,肯尼亚为这次考古行动做了充分准备。早在2007年6月,肯尼亚国家博物馆派两位学员到中国接受水下考古深海潜水和生存技能等培训,有意思的是,这两位学员都自称是中国人的后裔。目前两人正在当地收集整理文献、资料,研究海岸的潮汐变化、海上气温、湿度、何时适合下水等问题,为后续工作展开做准备。

  叶涵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