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的必然之路——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公共文化服务的必然之路

2010年08月12日 15: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要求。李长春同志在今年6月出版的《求是》杂志撰文强调:“要大力推动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宫、科技馆、群众艺术馆以及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提高公益性文化单位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推动包括文化馆在内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保障文化民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大举措之一,也将成为我国“十二五”时期完善与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公民文化权益的文化惠民工程。

  相对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文化馆的免费开放面临更多的困难和问题,其中,基于文化馆职能定位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需要进一步明确,服务手段需要进一步更新,服务内容需要更加符合群众的需求。从本质上说,文化馆免费开放最大的关键,在于明确其基本服务的内容,这将是“十二五”时期文化馆及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也许是地处市场意识强烈的浙江,宁波市群艺馆在策划公共服务内容的时候,高度关注公众的需求,根据文化馆自身的定位,针对群众文化需求的特点,创造性地把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打造成了具有较高社会知名度的公益项目,符合需求的公益项目受到追捧也就成了一种必然,一些项目如“群星课堂”的培训课程,在开始报名后两三个小时就报满名额的情况屡见不鲜,与以往不少文化馆服务项目乏人问津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随着“群星”品牌影响的日益扩大,宁波群艺馆在不断拓展的服务中、在广大群众的不断赞誉中,找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途径。

  随着群众文化生活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文化馆和群艺馆文化服务的一些固有模式失去了吸引力,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加之社会文化机构的不断介入和壮大,文化馆和群艺馆有逐渐被边缘化的趋势。面临新时期的新情况,如何突破发展瓶颈?群艺馆的优势何在?作用何在?职能何在?定位是关键。

  宁波群艺馆的成功实践,证明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一个节点,文化馆的定位就在于公共服务。坚持不断创新,坚持服务大众,是文化馆发展的必然之路。

  胡智锋(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文化部“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开放课题”负责人)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