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抗战遗址720处 超过一半消失毁损(组图)(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重庆抗战遗址720处 超过一半消失毁损(组图)(3)

2010年08月12日 15:34 来源:中国文化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郭沫若旧居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重庆抗战遗址保护如何破题

  加强重庆抗战遗址的抢救与保护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的态度,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胸襟,尊重和正视历史,突破思想上的束缚、突破管理体制的障碍、突破运行模式上的制约,才能有效挖掘和弘扬抗战文化,发挥和利用抗战文物遗址和抗战名人的社会影响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

  科学规划,完善体系。必须建立高效运作的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机制,尽快出台《重庆市抗战文化遗址保护条例》和《重庆市抗战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积极推进抗战文物资源保护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进程。制定科学合理的重庆抗战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根据利用价值、难易程度等制定近期和中长期规划,结合重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明确抗战文物遗址合理利用的目标、重点、步骤等。强化各级文物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能,切实增强文物部门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话语权,对重庆抗战遗址可持续利用进行有效保护和管理。

  整合资源,统筹保护。根据各地区抗战遗址分布特征,如渝中区以政府机构为主,南岸区以外事机构和名人旧居为主,沙坪坝区以名人旧居、文化教育为主,分门别类分步实施,展示和体现各自的抗战文化特色。同时在抗战遗址相对集中的地区,如在抗战时期就有“小陪都”之称的歌乐山、山洞片区规划修建抗战遗址博物馆以及特色风貌主题公园,积极整合区域抗战遗址资源,系统地介绍抗战文化的内涵,以实物和史料把重庆对世界所做的贡献充分展示出来,避免低效重复开发。保护开发的资金筹措,则需要多层次、多渠道进行,现有的保护模式大多是由各级政府投资修复,但毕竟财政经费有限,难以筹措大量资金用于抗战遗址的保护和开发,这就要求各级政府突破现有运行体制障碍,一方面争取中央相关部门专项经费,另一方面多渠道融资,鼓励产权单位、知名企业、个人等参与抗战文化遗址保护工作,引导已开发和正开发的抗战遗址在实现其社会价值的同时,逐步实现其经济价值,形成抗战文化产业链。

  李波 作者系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