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难当头请愿参战 淞沪抗战民众义勇军50余支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国难当头请愿参战 淞沪抗战民众义勇军50余支

2010年08月13日 09:05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两场永垂史册的大会战、6年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7年8个月隐蔽、尖锐的抗日斗争。上海这块不大的土地上,曾经承受过多少战争留下的伤痛,上海人民奋起抵御外辱的精神,值得永远铭记。”

  距离那场战争胜利已有65年,走进位于宝山区的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副馆长沈建中讲起那些在抗战中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神情肃然。馆中一件件的展品,无声讲述着上海人民作出的巨大牺牲和重大历史贡献。

  国难当头请愿参战

  一张泛黄的旧照片,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他们穿着军装,却并不整齐,扛着大刀,偶有东张西望。“上海市民义勇军大刀队整装待发”,解释这张照片文字很少,却将我们拉向历史的深处。

  1932年,淞沪硝烟纷起,血气之士与四方豪俊奔走呼号。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推动下,由上海市商会和上海市民联合会等社会团体出面,相继成立了抗日救国会等爱国组织。这些组织经常举行集会和游行,以各种方式宣传抗日,声讨日本侵略者的暴行。不久,抗日救国会还成立了义勇军委员会。

  当时上海的民众义勇军有50余支,其中,上海市民义勇军创造了民众抗敌一大奇迹。

  2月4日,一部分义勇军240余人,决定联系19路军,组织队伍,请缨杀敌。他们正式成立了市民义勇军第一大队。大队长是律师,叫王屏南。由于队伍未经作战实习,决定开赴大场进行实地训练。

  大场虽非前线,但离前线已经很近,不但能听到激烈的枪炮声,而且日机也常来此轰炸。到了大场以后,大家才发现现实远比想象的要艰险百倍。这些人原先大多有职业,有家室老小,现在却要在严寒风雪中跌打滚爬,轻絮作被,稻草为褥。一日两餐,青菜米粥,东方未白而起,黄昏过后再练。

  宝山战场击退顽敌

  2月20日,由于前线吃紧,在19路军156旅旅长翁照垣授意下,义勇军开赴前线,承担嘉定一带防务。27日,9路军调往增援吴淞,宝山防务转由市民义勇军接防,只留18个正规兵防守江堤。此时,宝山阵地只有市民义勇军214人,步枪64支、子弹12000发、手榴弹400颗、地雷9颗,其余是一些大刀和梭镖。

  29日拂晓,前哨发现海中的敌舰由3艘增加到5艘。中午时刻,前哨又报告敌舰正在移动,崇明方向又驶来大小轮3艘,木船30余艘。傍晚时分,敌舰忽然发炮5响,击中宝山城鼓楼及南门关帝庙,硝烟四起。

  3月1日清晨,海中敌舰增加到了15艘,列成一字长蛇阵。中午时分,敌舰开进吴淞口6艘,开往浏河2艘,木船则增至百余只。下午4时,日军的攻击开始了。日舰向宝山阵地猛烈炮击,敌机也飞临上空,投弹轰炸。此时宝山阵地上,214名市民义勇军和18名正规军,面对数量和武器装备都优于己方的敌寇,始终没有退缩。市民义勇军张国华曾回忆说:“我部战士,是为保家卫国而战,是为正义而战,临敌只有勇气倍增! ”

  当敌人进入有效射程时,义勇军开始射击。张国华与另一个战士给一连连长李楷装子弹。李楷一人用三支步枪,轮流射击,打得敌人七倒八歪,阵势大乱。就这样,义勇军凭借战壕及掩体工事,居高临下不断劲射,使敌军始终不能前进一步。敌寇无可奈何,激战一个多小时,抛下众多尸体退却了。

  时隔3小时,19路军军部下令义勇军撤退。对此,翁照垣事后曾对王屏南说:“宝山若非你部坚守,倘若日寇登陆成功,我旅腹背受敌,必被包围撤不出来,后果不堪设想。”  

    本报记者 张骏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