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七夕是"中国爱情节" 称"中国情人节"不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冯骥才:七夕是"中国爱情节" 称"中国情人节"不妥

2010年08月14日 12:3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冯骥才:“七夕节”为“中国情人节”不妥 应称“中国爱情节”

  16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不少人都习惯将这个节日称为“中国情人节”,精明的商家更是趁机喊出“中国情人节”的口号纷纷促销。民俗专家表示,将“七夕”称为“情人节”是对这个节日的误读。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说,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按照民间传说,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双方对爱的承诺,不是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这是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两种感情。因此将“七夕节”称为“中国情人节”并不妥当,如果非要给一个什么称呼的话,我觉得应该称它为“中国爱情节”。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教授王来华表示,七夕节的含义还歌颂家庭中永久稳固的感情,歌颂心灵手巧等劳动品质。在对待七夕节时,没有必要将其与西方的情人节简单类比,而应学会在这个节日中挖掘出属于自己的精神符号和文化基因,以便让这个古老的节日得以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王来华还介绍说,七夕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历史。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还叫“双七”“香日”“星期”“巧夕”“女节”“兰夜”“小儿节”“穿针节”等,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姑娘、妇女们重视和喜爱的日子。七夕乞巧的习俗,起源于中国汉代,后来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相结合。

  七夕节是农历七月初七。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同七夕节一样,中国很多传统节日都是“重日”,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农历九月九为重阳节。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表示,“重日”在中国古代被认为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人们多做祈福、祭祀或是纪念活动,以求得幸福、安康,长此以往演化出了许多“重日”节令。

  为了对这个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加以保护,让更多的人尤其是为青年人知道和了解这个节日的文化内涵,2006年,“七夕”被列入国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记者周润健、蔡玉高)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