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乐亭出土明代户部尚书神道碑(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河北乐亭出土明代户部尚书神道碑(图)

2010年08月19日 12: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中新网唐山8月19日电(白云水 贾伟 刘江涛)河北省乐亭县委外宣局今日称,该县在县城东北部“古滦河生态公园”建设施工过程中,发掘出一块大型石碑。经县文管所组织专家鉴定,确认该碑系乐亭籍明代进士、户部尚书王好问的神道碑。

  据介绍,“神道”即墓道,神道碑是立在墓道上的碑。此次发现的石碑高195厘米,宽88厘米,厚86厘米,碑座残缺,碑上用楷体书有“明太子少保户部尚书西塘王公神道”字样。至于在该碑附近是否还存在其他墓葬遗迹,目前正在考证之中。

  据《乐亭县志》载,王好问,字裕卿,别号西塘,乐亭双庙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中进士,先后任大理少卿、太仆、通政使、工部侍郎,刑、户两部侍郎,旋又升任南京右都御史、户部尚书,为正二品官员。

  据史书记载,王好问虽官居显位,但衣食简朴、生性耿直。其为官清正、敢作敢当,曾为了削弱臭名昭著的“宦官集团”的权势而多次上书皇上,并劝进皇上进行政治改革数件。在南京任职期间,适逢江南饥荒,王好问积极奏请皇上开仓放粮,并为了挽救饥民性命,不待旨令到达即发放赈粮,受到百姓的热烈拥戴。除了政声颇好外,王好问还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学者,史书载其“一生好学,平居手不释卷”,著作甚多,其中行世名著有《春煦轩集》三十六卷,曾由北京出版社作为古籍善本出版;其多篇词作收入《全明词》中。

  专家称,该石碑的出土为深入研究乐亭县的历史人物、文化遗存提供了确凿的物证,具有重要价值。(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吴歆】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