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应对青少年数字阅读 整合各方力量推广——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出版业应对青少年数字阅读 整合各方力量推广

2010年08月19日 14:5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人们还记得辉煌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从祥云火炬到开幕式中心舞台,再到最激动人心的主火炬飞天点火,整个奥运会的核心创意元素就是“卷轴”,卷轴是纸做的,而纸在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最奇妙的是,那幅由舞者用身体画出的水墨山水,经过孩子们的彩笔涂抹,最终由全世界一万多位最优秀的运动员用脚印完成了“彩虹大地”的意象,令人叹为观止。我们常说出版传承文明,纸就是文明的载体。这场开幕式从数千年文明演变史的角度,以全人类的名义用奥运会这个盛大的仪式给“纸”送上了一曲感人的赞歌;但意味深长的是,这张“纸”是用电子材料做的,其背后的隐喻再明显不过:“纸”的颂歌也就是“纸”的挽歌,因为电子媒介的时代已经来临了。

  对于突飞猛进的数字出版带来的阅读挑战,出版业必须调整心态,积极应对。笔者认为,对策有三:一是大力加强阅读研究,着力点是“深”字;二是与时俱进,加快数字出版步伐,占领阵地,着力点是“快”字;三是整合各方力量,介入阅读推广活动,着力点是“细”字。

  大力加强数字时代的阅读研究

  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抓阅读就是在为整个产业培养消费者。就出版业而言,作者、编者、读者,出版商、渠道商、印刷商,整个产业链条的核心一环就是读者,没有了读者,链条也就断了。在今天的消费时代,是需求制造了消费、维持了产业,如果人们的阅读需求萎缩,那么出版产业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有鉴于此,当前我们的出版集团和出版社应该下决心认真研究阅读,研究阅读就是研究读者需求,要从未来产业战略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个事情。尤其是青少年,他们是社会的未来,他们今天阅读习惯的养成将决定未来出版产业的发展。要认真分析在当今数字时代背景下,新的阅读业态和新的阅读呈现方式,比如:深阅读与浅阅读、屏幕阅读与纸质阅读、线性阅读与超文本阅读等。深化对阅读的研究将有助于出版从业者在新的理论支撑下,解构阅读,细分市场,为出版单位的科学决策和有针对性地策划选题提供参考意见。在先进国家,往往最有水平的研究机构并不在大学而是在企业内,比如汽车业和IT业,这一方面说明他们的企业很有战略眼光和主动性,同时也说明他们的研究不是空对空,而是紧贴实际,从第一线来又反过来指导第一线。同样地,我们出版社作为文化企业,值得花精力认真研究自己的消费群——广大读者,每一个作为经营实体的出版社、报刊社、网站等都应该从自身发展的战略出发,在内部营造阅读研究的学术氛围,鼓励员工开动脑筋,结合实际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研究,把自身打造成一个阅读研究中心。只有研究透了青少年的阅读现状,才能把握他们的消费需求,才能为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找准方向和路径。

  与时俱进,加快数字出版步伐

  在数字出版大潮的冲击下,传统出版社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由于信息技术改变了传播模式,原创作品可以不经过编辑加工而在极大范围内传播;其次,网络销售渠道及按需印刷变传统的“以产定销”为“以销定产”,读者的地位更加突出,出版社的市场主导性下降,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再次,在我国大部分出版利润来源于传统教材教辅的现状下,一旦电子书包实行政府采购,再加上有条件的老师学生们倾向于选用声光电俱全、互动性更强的电子教材教辅时,我们传统出版社还能有多大的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从国际出版的大环境来看,以电子书为例,世界上第一本电子书是美国作家史蒂夫·金于2000年在亚马逊网站上发表的小说《骑弹飞行》,迄今不过10年时间。而中国的电子书出版种数在2007年就已超过了美国,居全球第一。可以说,在数字出版方面,我们基本上和世界出版大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树立在数字出版领域开创新天地的信心。

  事实上,传统出版社拥有多方面的优势:一、积累了大量作者及内容资源;二、有成熟的出版流程和相应的人才储备;三、有完善的出版物运作方式和营销渠道,这些正是下游的IT技术供应商和网络运营商所不具备的。因此,传统出版社不必妄自菲薄,而应主动介入。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积极参与,化被动为主动

  首先还是要转变观念,对自身处境有清醒的认识,既不盲目乐观,也不妄自菲薄,要顺应时势的变化,更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早介入、早主动。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来看,数字出版的发展虽然迅猛,但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出版,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还会继续共存,传统出版社要有“与狼共舞”的勇气和智慧,在数字出版的大潮中寻找自己的“蓝海”。

  整合资源,加强创新,制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传统出版社最大的资源就是内容和版权资源,而数字出版商最缺的也是内容资源,双方其实有很大的互补空间。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的出版社都在整理出版电子书,这是双方良好合作的证明。但出版社也不能把数字出版仅仅理解成将已出版过的纸质书扫描成电子书,数字出版其实也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同样有内容创作、编辑加工、技术复制、公开传播等环节,这中间还有许多文章可做。

  加快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柳斌杰同志指出:“数字出版的发展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个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没有这方面知识和技能的编辑人员将难以开展数字化的编辑出版活动。另一个是双向或多向的跨媒体交融,缺少多种媒体理论和实践的编辑人员也将难以应对跨媒体的编辑出版工作。因此,数字出版需要多方专业人员的共同协作,要求编辑人员必须是具备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传统出版社缺的其实是两类人才:数字技术人才和数字编辑人才。没有数字技术人才,数字出版无从谈起,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其实更重要更核心的是数字编辑人才,因为这种人才要文理兼修,既懂数字网络技术,又熟悉出版流程和规律;既能策划选题,又能进行数字版面处理。这类复合型人才本就不易得,而目前又没有专门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机构,一切只能在数字出版实践的摸爬滚打中去锻炼培养,这需要时间但也让人充满期待,因为不要太久,一代富于创新精神、富于实战经验、富于全球眼光的年轻人才便会脱颖而出。

  整合各方力量 介入阅读推广活动

  发达国家对青少年阅读问题极为重视,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美国政府就有具体关注儿童阅读的行动。2002年,美国总统小布什签署了名为“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教育改革法案。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优化少儿阅读生态。小布什本人也带头垂范,“9·11事件”发生时,他正在一家小学为孩子们朗诵故事,听到报警后仍坚持把故事讲完,为此小布什承受了铺天盖地的指责。日本也于2001年颁布《儿童阅读推进法》,把阅读推广上升到立法的层面,指定每年4月23日为儿童阅读日。

  我国近年来也高度重视全民阅读活动,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教育工作者,对全民阅读的推广力度也相当大。自2006年起,全国展开了一系列全民阅读活动,各地设立了读书月、阅读节,全面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2008年年初,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认真做好2008年全民阅读活动的通知》,规定2008年继续推动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今后每年将制定并发布全民阅读活动行动计划,推动指导活动开展。这有利于培养全体公民崇尚阅读、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在全社会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风尚。各地的阅读活动多姿多彩,“深圳读书月”已坚持了10年之久,上海读书节已举办了9届,还有北京的“读书益民工程”、苏州阅读节、广东的南国书香节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成效。而对于青少年的阅读,各方的引导力度也相当大,新闻出版总署已经连续7年开展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读物活动,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要求各地新华书店设立专架、专柜展示展销这些优秀读物,将全民阅读活动与在青少年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作为出版机构,拯救青少年阅读生态,介入阅读推广活动,首先,应该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极端重要性,积极配合国家的全民阅读活动,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努力打造阅读精品。其次,在具体业务开展上,可以尝试开展分级阅读,即什么年龄的孩子就读什么阶段的书;开展分性阅读,即利用男女生的性别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的阅读推广和精准营销;还有就是开展混合阅读,即把两种相对的阅读方式结合起来,比如把纸质阅读和屏幕阅读结合起来,把深阅读和浅阅读结合起来,把线性阅读和超文本阅读结合起来,把经典阅读与流行阅读结合起来等。

  当今数字时代,青少年的阅读心理与阅读习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版业对此应深入研究,主动应对,及时介入数字出版,努力探索数字时代吸引和加强青少年阅读的新模式。

    陈锐军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