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曲阳发现抗战地道网 曾掩护村民躲过扫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河北曲阳发现抗战地道网 曾掩护村民躲过扫荡

2010年08月25日 10:36 来源:燕赵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日,曲阳县灵山镇郭家庄村在新农村建设拆旧宅开新街过程中,意外发现了贯穿整个旧村落的抗日战争时期的地道网。据称,这一地道网曾在日本鬼子大扫荡期间帮助该村400多村民躲过一场灭顶之灾。

  ■太行山又一处“地道战”

  地道的出口位于郭家庄村旧村落西北,在地下向东延伸,地道内两米外便黑漆漆不见底。该村曾挖过该地道的83岁的吕趁考和80岁的王海青两位老人介绍说,地道主干道呈十字状横贯旧村落,南北迂回长约0.5公里,东西约0.75公里,大部分庭院与干道联通。地道距地表一般有五六米厚的土层,地道高1米左右,宽1.5米左右,成人需弯腰行进。

  据吕趁考老人说,地道布局合理,结构坚固,出口多隐蔽在地窖或驴槽里。地道主要用来藏身、藏粮食和弹药武器,偶尔用来进攻敌人。地道还设有烟道,以提防日本鬼子用烟熏。

  据了解,曲阳革命根据地在1932年建立党组织,1937年建立新政权,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最早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地区,也是抗日主战场之一。在8年抗战中,曲阳先后有万名热血青年参加八路军,3万多民兵和人民子弟兵共奋疆场,5000名共产党员和民族志士为国捐躯,被《晋察冀日报》称为“血淋淋的曲阳”,被誉为“坚持游击区对敌工作模范”。

  ■全村百姓齐心挖地道

  吕趁考回忆说,地道开挖于1940年前后,这和 “1940年10月2日至11月30日间,日军在扫荡太行、太岳根据地……”的历史记载相互印证。

  老人说,地道挖掘在党的组织下有序开展,当时全村男女老幼齐动员,大家不分白天黑夜地挖地道,目的就是遇到鬼子突然扫荡时,可以有地方藏身,避免全村百姓遭到鬼子的毒手。当时印象最深的是,挖出的土马上被挑到其他地方去垫猪圈、平道路等,以防敌人扫荡时发现地道口。“差三天,就差三天,就能挖到村子东北的榆树沟了,再走白塔儿沟、黑塔儿沟,便可逃到山里,我们就不怕鬼子扫荡了。”与王海青老人一起乘凉的七八位老人无不感叹道。

  ■帮村民躲过鬼子扫荡

  当时,村北有村里唯一的二层土楼,上面的砖砌垛口是村民的瞭望台,群工队长陈喜枝就牺牲在土楼上。

  那次,群工队长陈喜枝和民兵在扫荡的鬼子进村前组织百姓躲进地道,他们在村子里与鬼子周旋,老陈在瞄准七八十米外房顶上“探风”的鬼子并准备射击时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战友把老陈背进地道,与400多村民藏在地道里一天一夜,躲过了鬼子灭绝人寰的屠杀。

  如今,经历70年的风侵雨蚀,昔日地道依然坚固而沉默地守候着昔日的荣光。

  曲阳县文保所所长王丽敏称,此次发现的抗战地道,再现了晋察冀抗战的烽火岁月及曲阳人民英勇斗争的历史,见证了先辈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但受资金、人力等因素限制,无力对此地道进行维护和修缮,为了防止小孩进入地道发生危险,目前只能进行回填。(记者郭志昆 通讯员吕士永)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