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代”进军文坛优势明显 沾了父母的光?——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文二代”进军文坛优势明显 沾了父母的光?

2010年08月25日 14:57 来源:现代快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尚爱兰之女蒋方舟、李锐之女笛安、赵长天之子那多、刘墉之子刘轩、莫言之女管笑笑、叶兆言之女叶子、苏童之女童天米……近年来,一个又一个“文二代”在文坛显山露水。上周末,池莉的女儿吕亦池也带着她的首部译著《致我离家出走的女儿》加入了这个阵营。他们的头顶上,有着与生俱来的光环,在进军文坛的路上,优势明显。人们于是很好奇,“文二代”的写作状况到底如何?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沾了父母的光?

  父母作品影响不大

  在“文二代”的写作中,作家父母究竟起了多大的作用?这是他们常常被问到的问题。

  今年摘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的笛安,是著名作家李锐蒋韵夫妇的女儿。她表示,父母的写作对她影响不是很大,但有一点帮助——就是书多。“小的时候我看书比别人多,而且我妈妈也特别喜欢给我念书。我觉得我会开始写作,有一个最基本的原因,就是对讲故事这件事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迷恋。”

  无独有偶,上个周末,池莉女儿吕亦池在上海签售时也表示,自己曾经试着去读母亲池莉的书,但很快就打住了。因为母亲在吃饭时聊过的话题,没多久就出现在书里了,让人感觉重复。叶兆言之女叶子的感觉也与此相似,“父亲在书里写的东西,我在生活中都听到过,太熟悉了。”但是对她们来说,最大的影响还是家里书很多。吕亦池说,家里的书柜一直通到天花板,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爱的书。

  写作和父母没关系

  笛安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新人奖时,发表了一篇感人的获奖感言,却唯独没有提到她的作家父母。“在公开场合我从不提及父母,这是我从出道那天起,父母给我立的规矩。我不会公开地说到他们,他们也不会在公开的场合说我和我的作品。”笛安说:“我第一本书出版的时候,父亲甚至不愿意给我作序,也不愿意为了我的书开口去找任何人。他说过我得自己去闯。”

  吕亦池首部译著完成,第一个读者就是池莉。但这次签售会,吕亦池则以“这是我自己的事情”为由,明确要求母亲池莉不要出现在签售现场。叶兆言也表示,从来没利用自己的作家身份从小对女儿进行过相关方面的引导。他说:“这不像中医,有独门秘方可以代代相传。”

  自立门户靠作品说话

  对于“文二代”的称呼,赵长天的儿子那多有点儿“郁闷”:“让人想起‘富二代’,不是什么好词儿。作家总是靠小说说事儿的。”确实,接过父母手中的笔杆勇闯文化圈的“文二代”们,拼的可是真材实料。那多至今已出版《甲骨碎》、《纸婴》、《变形人》、《幽灵旗》、《亡者永生》、《清明幻河图》等多部有影响力的作品。如今,那多在宣传时根本不用再提“赵长天之子”的名号。

  此外,12岁就出版了《正在发育》一书的蒋方舟,其早熟的笔触令外界大为惊讶。2008年,蒋方舟通过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考试,成为“名校才女”。莫言的女儿管笑笑2003年初以处女作《一条反刍的狗》杀入文坛。苏童的女儿童天米12岁时就出了自己的个人作品集《我的钥匙你的门》,秦文君的女儿戴萦袅大二时出版了80后的青春故事《被磕疼的心》一书。目前在复旦大学读博的叶兆言之女叶子已出版了《带锁的日记》、《马路在跳舞》等书。立志从文的叶子还表示,希望嫁一个像父亲一样的男人。

    撰文 徐颖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