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抵抗:日本忽略东北强悍的民间力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九一八”抵抗:日本忽略东北强悍的民间力量

2010年08月30日 13:46 来源:海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九日日军在沈阳外攘门上向中国军队进攻。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纪念抗战胜利六十五周年特别报道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六十五周年,人们不会忘记,一九三一年的九月十八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血鉴。一九三六年起,中国共产党对东北民间各个抗战部队、团体进行整合,建立东北抗日联军,在敌后进行了十余年艰苦卓绝的战斗,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此后,随着全面抗战的爆发,中华民族展开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永远值得中华民族纪念!

  抚今追昔,回到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历史现场,百感化作一念:国人当倍加心系国家、民族的命运,勿忘国耻。

  九一八 不抵抗中的抵抗

    文\伍立杨

  九一八惨痛的一幕

  1931年的9月18日夜,日本人自己炸毁了一段南满铁路,随即借口护路,突袭沈阳北大营。东北军王以哲率部撤走,当夜沈阳失守。次日,所有军政机关均被日军装甲部队占领,除北大营某团被迫还击外,其余军队、航空、兵工厂及帅府机关守卫一律被缴械,而空军司令张焕相且遵循外交手续向日军办理移交,成为军界一大笑话。日人继续疯狂进攻,二十日北入吉林省城,同日,长春、营口、铁岭、安东、抚顺、延吉等重要城市均被占去;到十一月中旬即攻陷黑龙江省城,两个月后即把东三省大部占领。日本人轻易地在两个月间占了东三省大部分,年底又向锦州进逼。

  1920年代末期,张学良归顺南京国民政府后,1931年春在北平设行营,任军事委员会大本营陆海空副总司令,这使得日本人很感麻烦,嫉恨交加中终于制造出震惊世界的事端来。

  锦州撤退第二天早上,北方新闻界记者云集,他们询问张学良的幕僚长戢翼翘:“听说锦州已撤退了?”戢答:“没有,还坚守着。”刚应付完记者,荣臻(时任东北军参谋长)已打电报来,要他派人去办兵站,关外东北军已向关内撤退。他形容那时的情形,真如晴天霹雳,完全不知所措了。于是他对张学良说:“糟糕,今天新闻记者问我锦州退了,我说‘没有’。怎么不先告诉我一声?这叫我如何向记者交代!前方作战军事情况,怎么参谋长不知道?完了,我不能再帮你忙了,我要休息!”说完就要辞去参谋长一职,张学良挽留他,他说:“可以找荣臻当。”最后他再向张学良说:“我不干了,荣臻已带兵退到滦州了,他回来当你的参谋长。要打,咱们出关干!要不打,将来要受国人责备,你要身败名裂。”

  到了1933年热河一失,张学良引咎辞职,三月中旬南京政府准其辞职,派何应钦为军委会北平分会委员长,四月初张学良出国去了。

  事变的远因

  东北为中国大陆之屏障,物阜民丰,日本垂涎已久,日本吞并中国东北的野心,在九一八之前已经表露无遗。九一八事变看似突发,实则蓄谋已久。日人对我东北三省竟起吞并的野心,可以推溯到清末的甲午海战。到了1906年,日本成立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名为商业机构,而实际上执行其全面的特务情报搜集及殖民政策,从事于军事政治的积极布置,完全无所顾忌了。其后遍筑铁道,并在铁路沿线包办了工矿事业,大事殖民,不到十年,而日人移殖南满竟有五六十万之众。

  日人在华失踪事件,在中国屡见不鲜,这是强邻压境惯用的讹诈伎俩。1934年,日本阴谋制造事端,日本政府为驻华大使馆副领事“藏本”失踪事件,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杀气腾腾的照会。此人名叫藏本英明,未按日本军部意旨去死,被搜索出来露面世人面前,舆论大哗,终于在押送回国途中,被日本当局沉溺于大洋海底。日本侵略者强加给金陵古城一场浩劫,并未因“藏本”事件解决而幸免,只不过是推迟时段爆发罢了。

  1937年的七七事变的直接导火线,就是日军在演习后,忽然宣告失踪了一个兵士,然后为了搜寻那失踪的士兵,宣布戒严。

  同样,九一八的导火线,也是由于一个日兵“中村”的失踪引发。其挑起事端的手段极为卑鄙拙劣,技术上也不高明,借口士兵失踪,接下来的逻辑就是:我的人失踪了,肯定是你干的,所以我必须打你。此前的八月间,日本参谋本部间谍中村丽太郎(大佐)带了两名中方向导深入兴安区,去侦察东北军的兵工厂,被工作人员发现了,向导迅速跑掉,而中村却被捕了。八月下旬,日本声称中村被中方杀害,须由关东军负责调查。九一八事变终于爆发了。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