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天价申遗为过度开发还债 门票涨价不好——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专家:天价申遗为过度开发还债 门票涨价不好

2010年09月01日 13:04 来源:新华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不久前,中国增加了数项世界遗产,正当全国上下还沉浸在喜悦与自豪之中,却陆续传来了这样的声音:“中国丹霞”总耗资超过10亿元,“天地之中”9年花了8个亿……申报世界遗产动辄数亿,申报成功后门票又迅速上涨,这些不得不令公众对世界遗产申报的“性价比”产生质疑。申遗这笔账该怎么算?高投入是否意味着高产出?记者采访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代表处文化遗产保护专员杜晓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协会副主席吕舟两位专家。

  一问巨资投入:

  修复整治花费大

  杜晓帆:每一个世界遗产地代表了中国13亿人的选择,如果13亿人都投反对票,那这个地方就不能代表中国,因为每个遗产是代表国家去申报的,并不是代表地方的,既然国家选择了这个地方去申报世界遗产,那说明国家愿意拿出资金去保护这个地方,包括地方的民众,愿意拿出钱让其达到世界遗产所要求的标准。但为什么需要那么多钱呢?以前大家对此都不重视,把环境都搞坏了,现在为了让其恢复到好的状态,可能需要去拆一些东西,需要一些修复。必然会有一定的花费。

  吕舟:文化保护本身是一种奢侈的行为,是基于温饱后才能做的事情。我们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拿出一部分钱来做这件事也比较正常。但现在存在的问题是开发过快、开发过度。这笔账不应该记在申遗上,而应该怪那种缺乏眼光的开发,错误采取了一种不恰当的方式,所以现在就要还债。现在很多地方拿出几亿甚至更多的钱放在申遗上,放到保护它的文化资源上,这和花钱种树、花钱退耕还林的道理是一样的。至于申遗成本的多少,取决于申报遗产地的保护,如果开始的保护有问题,将来整治的成本肯定要增加。这也是申遗成本增加的原因。

  二问门票涨价:

  涨价要有合理程序

  杜晓帆:我并不同意涨价,中国的世界遗产地很多门票价格的确非常高,按中国人的收入来讲不合比例,这可能有各方面的原因。很多风景名胜区,并不是它成为世界遗产后才涨,比如故宫,它也是世界遗产,门票一直没涨,还有颐和园、天坛。有的是涨了,比如莫高窟,但那是为了保护莫高窟提高了一点价格并不多。以前博物馆也涨价赚钱,现在全国很多博物馆都免费开放了,国家财政会补贴,世界上做到这一点的国家并不多。

  吕舟:我认为门票涨价不好,国外现在很多的遗产遗址景点是不收钱的,靠的是旅游业带给整个社会的收入,是靠税收。就世界遗产地来讲,涨价问题也分地方,比如北京基本没有涨过,像故宫、颐和园,天坛曾经有一次论证要涨价,但是它的门票相对来说已经很便宜了。其实,所有的景点都在涨价,这并不是世界遗产的问题。但是,涨价要有一个正常的程序,要合理地涨。

  三问申遗目的:

  保护也是一种发展

  吕舟:申遗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护,保护的目的也是发展,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都想有好的生活,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所以改善生活不可质疑。比如丽江、平遥,申遗前后的发展变化足以证明它们是成功的。

  杜晓帆:世界遗产的美学价值,带来了一些观光,如果只是将其围起来,那民众根本不知道它的价值所在,既然展示了,就需要一些设施,这是肯定需要一定的投入。世界遗产不是投入多少就赚回多少。现在国家有40多项世界遗产,国家出钱或是我们通过税收赚到的钱去申遗,这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情,我们能为后代留下这些东西,至于利用申遗后赚钱这是不应该的,它能带来一定的收入,但目的一定不是这个。保护遗产是国家和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四问开发与保护:

  关键还是要把握好度

  杜晓帆:地方政府可能会把申遗与当地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希望利用自身资源让老百姓生活有所改善,这本身并没有错。很多遗产地都属于贫困地带,没有商业投资,所以希望以收门票作为经济来源,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我们既申报了遗产,又能保护其环境,同时还能促进当地经济,改善当地人的生活?我想有,关键要把握好度。世界遗产代表的是国家,我们在选择时肯定是谨慎的,既然我们选择了,不论花多少钱都要对其保护,这应该是不惜代价的,不可以用投入与产出来计算。可能现在我们看它的价值还没有那么高,但它会使我们的后代生活更舒适,考虑到后代,做这个事情就是有价值的。

  吕舟:一件困难的事情好不容易做成功了,欢呼之后可能会被搁置一边或是交给别人,这样一来申遗后的保护问题可能就会慢慢出现。但就中国申遗来看,并不是申遗完之后就没事了,进入了世界遗产那个体系后是要不断对其进行监测的,6年要做一次监测报告。如果存在的问题很大并反馈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即使申报成功的遗产也会被撤销,所以我们应该很庆幸有这样一个体系及时监测、及时反馈、及时处理。 任 海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