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飞虎队老兵的抗日家史:叔侄63年后再聚首——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一个飞虎队老兵的抗日家史:叔侄63年后再聚首

2010年09月02日 14:4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一个飞虎队老兵的抗日家史

  国将不国之时,这个家族仍葆有中国传统的礼义与尊严;在这之后的半个世纪里,他们品尝最多的,却是精神的放逐与心灵的流离

  本刊记者/杨敏

  因连续几场降雨,7月中旬的杭州多了些凉意。

  浙江一院的一间老干部病房,92岁高龄的吴其轺在这里躺了五年。一个月后,随着他的老战友、89岁的飞虎队老兵彭嘉衡的去世,吴其轺成为美国飞虎队第五大队在国内唯一的幸存者。但他现在更多被人称谓的是:38号病床吴其轺。

  这天傍晚,刚刚睡醒的吴其轺,见到前来探望的家人时,眼里泛出亮光。但他已基本无法言语,只能在有剧烈痛感时从嗓子缝里挤出低低的、囫囵不清的声音。

  吴其轺的侄子,古稀之年的吴贤书携妻女、外孙前来与病床上的吴其轺道别。这是失散63年后叔侄第一次见面,这也是那么多年以来,吴贤书第一次真切地触摸到这个家族的血脉。

  当年的吴家,是福建闽清的一个大家族,吴其轺的父亲吴銮仕是当地著名乡绅,在福建省《华侨志》里,仍留有当年吴家的印迹:“1929年2月,吴銮仕任闽清县华侨公会会长。”在如今的《福州市志》上,也有记载“1942年,吴銮仕在婆罗洲创建闽清华侨造纸工业社”。

  在国将不国的离乱年代,吴銮仕让膝下九个子女均接受了高等教育,并先后将两个儿子送上抗日战场。

  吴家长子吴其玉,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燕京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参事,曾担任司徒雷登的私人秘书;次子吴其瑞,日本早稻田大学硕士;四子吴其璋,孙立人爱将,入缅作战牺牲;五子吴其瑗,福建协和大学毕业;六子吴其轺,飞虎队队员。

  1951年4月11日,时年77岁的吴銮仕在镇反运动中被枪毙,理由是:杀过红军。

  自此,吴家从荣耀的顶点坠落。

  来自香港的秘密家信

  杭州文三路一个闹中取静的社区,一套83平方米的三室一厅的普通住宅,是飞虎队老兵吴其轺的家。

  2005年,抗战胜利六十周年,这一年,蜗居在杭州的吴其轺被媒体发现,吴其轺的美国飞虎队队友们纷纷前来杭州探望。在吴其轺和家人的申请下,浙江大学将原来分给吴其轺的56平方米的小二居换成了现在这套房子。这也是吴其轺自1954年被学校开除之后,政府给予他的补偿。

  “父亲原名吴其瑶,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六。因觉得‘瑶’为女孩子的名字,他自己将改‘瑶’为‘轺’。”吴缘这几年对外人讲得最多的,就是父亲的传奇。

  1936年,18岁的吴其轺奉父亲之命,先后进入杭州笕桥空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学习。1941年2月3日,在重庆白石驿大西别墅蒋公馆举行的毕业典礼上,23岁的吴其轺从蒋介石手上接过“中正剑”。

  两年后,吴其轺从中国空军轰炸区航空训练班,转入美国援华空军14航空队第五大队,驻守芷江机场,军衔上尉。长达8年的抗战中,他对日作战飞行超过800小时,四次穿越驼峰航线,击落过5架日本战斗机、运输飞机,共获17枚奖章。

  这些傲人的战绩背后,是吴其轺三次被日军击落,中弹数发,这导致他六十年来病痛缠身,如今伤口上还插着一根根冰冷的输液管。

  1945年8月21日,吴其轺等人驾驶6架P-51战斗机在前面领航,将侵华日军的洽降专机押送到芷江机场。9月9日,他作为美军援华空军第14航空队第5大队分队长,带领他的全体队员,坐在中国战区日军投降仪式的第一排。

  战争中,吴其轺获得盟军总部授予“飞行优异十字勋章”“航空勋章”“单位集体荣誉勋章”。之后,他以第一名的成绩,得到了美国空军大学空军战术系留学的机会,学成后他去了台湾。

  1949年,吴其轺在台湾接到父亲通过香港秘密转来的一封家书。父亲在信中写道:国民党之所以败走台湾,是因为腐败透顶!当年我支持你们兄弟参加抗日战争,今天,我希望你回到大陆,跟着初升的朝阳,跟着共产党,建设新中国!

  父亲辗转抵台的嘱托让吴其轺诚惶诚恐,心绪难平。但仅凭自己的力量驾机起义,根本办不到。当时台湾方面为了防止飞行员投奔大陆,空军飞机只加少量的油,大约只能续航飞行30分钟。

  1949年的一个冬日,吴其轺在美国空军大学时的同学、美国空军少将John带领他的轰炸机分队到台湾。吴其轺以随机到香港玩玩为由,顺利地登上了John的飞机,没有经过机场的起降检查,直飞香港。据说第二天,即传来台湾军方的通缉令:凡是看见吴其轺,格杀勿论!

  1949年12月的一天,吴其轺终于从香港抵达北京。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