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正模将军之子:他身上留下抗战累累伤痕(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傅正模将军之子:他身上留下抗战累累伤痕(图)

2010年09月03日 07:52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傅正模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照片。

傅正模印章。

傅应秋手捧父亲的照片向记者讲述往事。

  3000余具抗战时国民党将士遗骸在宜昌被发现,当年率领这支部队与日军浴血奋战的抗战将领———国民党75军预备师第四师师长傅正模,又有着怎样的抗战经历和传奇?昨日,记者分别采访了将军之子傅应秋、傅克刚兄弟俩。

  J

  淞沪之战含泪撤离

  “父亲是黄埔1期毕业的,我是黄埔19期的。我们父子俩算得上是黄埔校友。”寓居汉口的傅应秋老人今年已87岁高龄,重病在身,谈起父亲和抗战往事仍滔滔不绝。

  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上海市闸北大举进犯,傅正模已担任第五军八十七师独立旅第二团团长,随师驰沪,支援十九路军抗击日军。他率团参与“淞沪抗战”,“战斗打得十分惨烈,弹雨血花,杀声震野,敌我死伤均重。经过六昼夜争夺战,日军遭受重创,由全线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再由重点进攻被迫终止进攻。在此情况下,日本内阁决定组建上海派遣军,总兵力增至9万人。当时中国守军兵力不足5万,装备又差,而且经一月苦战,伤亡比较严重,终因腹背受敌,被迫退守嘉定、太仓一线,父亲含泪率部也随之撤退,当退守时,全军上下无不义愤填膺、声泪俱下”。

  忻口会战右臂负伤

  年近六旬的傅克刚先生是傅将军8个子女中的“老幺”,现任珠海市斗门区政协副主席。

  他听父亲讲,忻口会战时,父亲任左翼兵团第十四军(军长李默庵)八十三师(师长刘戡)副师长,驻守在忻口左翼大白水及朦腾村,此处乃较为突出重要之据点。敌军如拿不下大白水及朦腾村,则绝难南进深人。因此日军派遣其精锐兵力板桓师团以一个旅团及数个联队,集中坦克三十余辆、炮百余门,在其空军掩护下,向大白水东西阵地全线猛攻。

  “父亲所率八十三师与敌正面交战,最为激烈,村落以外之据点工事及所有交通壕全部被敌炮及坦克所毁。父亲率部奋勇迎击,双方伤亡均重。连续数天的攻防战使战斗至白热化,八十三师每天伤亡数百人,团、营、连级军官伤亡过半。父亲右臂受伤,包扎之后,又用左臂继续指挥作战。”

  保卫大武汉被副官背下战场

  傅克刚披露:武汉会战发生时,时值傅正模旧伤加剧人医院治疗,未待痊愈即奉命人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二期学习,后遵指在湖南招募湘西健士编成6个团进行训练,于1938年7月组成第四预备师,即率部参加了武汉大会战。

  “父亲腿部有一串被日军机枪扫射留下的枪伤,就是在武汉保卫战中留下的,面对冲上来的日军,已负伤不能行动的父亲,临危不惧,掏枪正欲自杀殉国。眼明手快的副官夺下手枪,冒着枪林弹雨,将父亲背下了战场。”

  “当时进攻武汉之敌,分三路水陆并进。父亲率部在阳新一带驻防,所驻之地为抗敌要冲。进犯敌军上有飞机,下有坦克掩护,而我第一线士兵仅凭借简易工事隐蔽待伏,俟敌接近,再以手榴弹和白刃与敌相拼。此次战役,父亲一师兵力死伤过半,但却抗拒了装备精良的敌机械化混合支队达7天之久。”

  87岁的傅应秋还记得,在1940年的随枣、枣宜二次大规模的会战战事期间,读高中的他从四川来到湖北,在公安与父亲相见,父亲太忙顾不上和他细谈,让副师长王中柱叔叔把想法告诉了他:高中毕业后投考军校,杀敌报国!

  “父亲率领预备师第四师在宜昌与日军作战时,我母亲包粟晖是该师政工队队长,也常常在枪林弹雨中抢救伤员,有次电话线被炮火炸断,母亲非常勇敢,骑着马冲过去将线接了起来。”

  傅克刚还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随枣会战,张自忠将军亲率二千余人东渡襄河后,一路奋勇进攻,终因寡不敌众,在激战中被敌机枪击中,倒在血泊中,为不让日军俘获,他举枪自戕。时值父亲正在随枣前线作战,闻噩耗后大怒,高呼“为张司令血仇”,亲率敢死队冲人敌阵,打退日军猖狂进攻。

  “‘文革’期间,父亲被错划成右派,当年与抗战相关的老照片及勋章毁的毁,抄的抄,惟有父亲这枚抗战时期的印章得以幸存。”昨日,傅应秋老先生向记者讲述了这枚珍贵印章的来历。

  几年前,傅正模当年的一位部下与武汉的傅应秋取得联系,告之他手中珍藏有一枚傅正模将军的私章。这位部下自称是当年参加宜昌战事的预备第四师的一位负责财务的军官,因工作之需,保留了这枚刻有“傅正模之印”的印章,并“物归原主”将之赠送给了将军的后代傅应秋。

  “其实,这枚印章并不是父亲留世的惟一遗物。”傅克刚先生告诉记者,最近他在一家收藏网上,发现了父亲在抗战胜利后,赠送给战友的一个铜墨盒,“墨盒的上盖表面有父亲手书的‘保持过去之光荣历史’几个漂亮的魏碑体大字,落款为父亲的名字。”傅先生表示,此物非常珍贵,他准备与收藏者取得联系,将之买下来。

  傅应秋老人还向记者展示了一枚纪念章,“那是2005年,在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为表彰父亲抗战功勋,由国家颁发给父亲,由我代领的。”老人说,父亲留下的那枚印章和这枚纪念章将作为传家之宝传给子孙后代,让他们永远铭记历史。

  傅正模将军不仅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抗日名将,同时也是一位起义的解放军高级将领。傅应秋、傅克刚兄弟俩还向记者讲述父亲生前的几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攻打武昌“死过一次”

  1926年,傅正模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六团二营少校副营长。北伐攻打武昌城时,战斗十分惨烈,久攻未成。在围城30天后,北伐军再次发起总攻,傅正模组织奋勇队(即敢死队)强攻城关,在即将破城之时,被敌击中,堕人城下。

  战斗结束打扫战场时,人们才从死人堆中将尚有呼吸的傅正模寻救出来。正是这次“死过一次”,傅正模也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

  解放后,傅正模夫妇携子女定居武汉,直至1968年病逝武汉。

  弃暗投明勇举义旗

  解放战争爆发后,傅正模目睹国民党的黑暗,逐渐产生弃暗投明的想法。

  “父亲想方设法避免参与内战,而不上前线,并在任上海师管区司令之职时,采纳身边中共地下党员的建议,多次营救被捕的进步人士,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先生就曾住在我家,从事民主活动。”傅克刚说,1948年,父亲还拒绝了台湾警备司令的委任,毅然在调任湘鄂赣绥靖总司令一职时,拒不到职,把武器装备运往湖南,后在改任第一兵团中将副司令时,与昔日黄埔校友陈明仁将军一同率部起义,为湖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

  暗示长子不去台湾

  “父亲起义前,也曾暗示要我留下,不要去台湾。”傅应秋回忆,1949年,国民党撤离上海时,他在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任特务连连长。“父亲虽然没有明说,但暗示我别去台湾,所以,当我把连队带到撤往吴淞口的卡车上时,自己一个偷偷溜了回来。”

  傅正模率部起义后,傅应秋遵父命到香港去接母亲和弟妹,最终全家人来到武汉。

  陈赓与之笑谈“革命不分先后”

  新中国成立后,傅正模先后任中南军区高级参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副司令兼第二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副司令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中南行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傅克刚还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1954年,傅正模出席全国政协委员会议时,陈赓大将得知,亲往北京饭店与傅正模会晤,见面后傅正模既感动又惭愧,说到:“庶康兄(陈赓之别名),我愧对孙总理,也愧对同学你呀!”

  陈赓随即笑道:“不必,不必,革命不分先后嘛!你仍是我的朋友、同学。”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