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抗日战争最后时刻:黎明前的黑暗笼罩竹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河南抗日战争最后时刻:黎明前的黑暗笼罩竹沟

2010年09月03日 09:04 来源:大河网-东方今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 开篇的话

  1945年,是河南抗战进入最后时刻的一年。

  这一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开始全面出击,捷报频传。

  这一年,国民党军队正在西峡口组织22次大会战中的最后一次战役。

  这一年,日军中将鹰森孝的再三鞠躬,宣告中国一个屈辱的时代结束。

  1945年,有太多的感慨在河南发生,有太多的记忆在河南铭刻,有太多的故事在河南传播。

  今天,是中国抗战胜利65周年纪念日,我们翻开尘封的历史,选取1945年这个中国八年抗战的最后节点,为你呈现这一年发生在河南大地上的故事。

  这也正如96岁的耿淳老人为本报65周年抗战专题题写的词:“勿忘历史。”

  ■ 缘起

  1945年的 “小延安”竹沟,已经被日军占领,表面上看,这个中原抗战的支点似乎十分寂寞。

  但它并未沉寂,只是融入了更大的战场中。

  ●占领竹沟的日军霸道又胆怯

  1945年的竹沟,因为日本人的驻扎,所以并不平静。一年前,日本人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役中占领了竹沟,日军的一个小分队就留下来长期驻扎在这里。“日本人孬孙得很。”竹沟镇现年88岁的赵凤仙老人回忆,日本人在竹沟横行霸道,见了好闺女就抢,经常带着维持会下乡抢东西。

  赵凤仙见识了日本人的凶残。一天,有七八个商人赶着骡马从北寨门进城,日本人将他们的骡马抢走之后,将他们带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用刺刀扎向他们的肚子。其中一个没有当场被扎死,他捂着流出体外的肠子逃到亲戚家,才活了下来。

  虽然日本人在竹沟镇横行霸道,但他们内心其实极为胆怯。赵凤仙发现,日本人不吃井水,只吃河里的活水,大概怕村民下毒吧。

  看着日本人的暴行,老人格外怀念以前驻扎在这里的中国军队。他们带着警卫员在大街上走动,跟每一位老乡打招呼,满面笑容。他们可能是刘少奇,也可能是李先念。

  ●杨靖宇在这里发动“确山暴动”

  “乌云之中见青天,竹沟就是‘小延安’。一声号令震破天,千军万马上前线。”这首流传至今的民歌,唱出了1945年之前竹沟的盛况。

  这是一座被誉为“小延安”的地方。据竹沟纪念馆陈展部许先亮介绍,早在1926年,马尚德(杨靖宇)就曾经在这里建立过党支部,并发动了席卷整个确山的武装斗争;1927 年4月,为了配合北伐军进军豫南,在周恩来的关怀指导下,杨靖宇、张家锋等同志带领确山5万多民众举行了震惊中外的“确山暴动”,建立起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创建了确山县农民革命军,开展在确山、汝阳、正阳、信阳边区的游击战争,从而拉开了河南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两年后,马尚德领导了刘店秋收起义。

  ●两个人拉起河南抗日队伍

  1933年至1934年,由于叛徒出卖,河南省委各级党组织损失惨重,党的骨干惨遭国民党杀害。1934年春天,王国华与张星江以河南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在江西中央苏区举行的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受到朱德总司令的接见,并被要求立即回到河南恢复党组织。二人秘密串联,于次年秋天成立豫鄂边区省委,张星江任书记,王国华任宣传部长。

  1936年1月4日,豫鄂边区第一支红军游击队成立。这一支游击队只有7个人参加,而且只有两支半枪,一支是只有两颗子弹的小八音手枪,一支是汉阳造七九步枪,外加用5块钱买来的一支“撅把子”。但就是这7个人两支半枪,逐渐开辟出以竹沟为中心的豫南桐柏山根据地,成为南方八省14支游击队中的一支。

  这年10月,游击队负责人李子健北上北平寻找中共北方局,汇报游击队已发展到手枪、机枪、步枪20余支,打过大小战役数十次等情况,得到北方局首肯。

  1937年4月,游击队领导人周骏鸣将游击队扩编为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并发动竹沟暴动,筹建竹沟抗日根据地,在跟国民党的谈判中取得了主动。   首席记者李长需\文记者张培方\图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