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三千抗战将士遗骨揭秘:祠堂成民居 墓碑入猪圈(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湖北三千抗战将士遗骨揭秘:祠堂成民居 墓碑入猪圈(4)

2010年09月03日 09:37 来源:长江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此次战役是第二次长沙会战的一部分。第二次长沙会战,对日军来说,是“在激烈动荡的国际局势中受到极严格制约的条件下作战的”,其参谋本部要求尽早结束作战,以便准备对南方用兵,因而第11军攻占长沙仅2天便迅速返转,退回原防。从军事说,中国军队有计划地组织第三、第五、第六、第九战区之间的战略协同和战役协同,特别是指示第六战区发起颇有声势的对宜昌的反攻作战,反映出在战争指导上的积极意图。日军也承认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仍旧高昂,对宜昌日军的反攻在规模和斗志上都超出日军的预料。

  决战宜昌之石牌战役: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日军占领宜昌后,为夺取川江第一门户石牌要塞,威逼重庆,于1943年5月组织10万兵力、上百架飞机,发动了鄂西会战。这次会战,是中国八年抗战中发生在湖北境内的四大会战之一,是继枣宜会战之后中日军队在鄂西地区的又一大战,也是抗战期间全国四十几个著名战役之一。蒋介石称这次会战之关键的“石牌乃中国的斯大林格勒”。

  此次会战,东起湘北华容,西止西陵峡口石牌,历时一个多月,毙伤日军官兵25718人、军马1384匹,毁灭日机15架、汽车75辆、船舶122只、仓库5所。其他俘虏人马、械弹、器材、公文无算,终以我三军将士的顽强抵抗、日军的惨重失败而告结束。尤其是日军第十三师团这支在南京大屠杀中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所谓甲种精锐部队,经过鄂西会战元气大伤,不再具备机动作战能力,而被日本大本营取消其原调往太平洋战场对付美军的命令。至此,日军再无能力对鄂西及大西南发动如此规模的军事行动。

  抗战史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毛磊:宜昌抗战成功阻止了日军入川

  历经四年三大战役的宜昌抗战究竟对整个中国的抗战进程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网上有学者将之比喻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改变中国亡国命运的关键之战”。

  昨晚,武汉抗战史研究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毛磊先生接受记者采访表示:“主要发生在鄂西,包括湘西在内的这三场战事,之所以能彪炳史册,最突出的作用是它阻止了日军企图入川的脚步,彻底击碎了日本侵略者灭亡中国的梦想,使鄂西成为捍卫中国抗战大后方的坚实屏障。敌我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日军自此再也没能力突破分别由李宗仁和陈诚指挥的第五战区和第九战区的防线。” (记者 蒋太旭)

  参与北伐率部起义定居武汉

  傅正模鲜为人知传奇人生

  傅正模将军不仅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抗日名将,同时也是一位起义的解放军高级将领。傅应秋、傅克刚兄弟俩还向记者讲述父亲生前的几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攻打武昌“死过一次”

  1926年,傅正模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师六团二营少校副营长。北伐攻打武昌城时,战斗十分惨烈,久攻未成。在围城30天后,北伐军再次发起总攻,傅正模组织奋勇队(即敢死队)强攻城关,在即将破城之时,被敌击中,堕入城下。

  战斗结束打扫战场时,人们才从死人堆中将尚有呼吸的傅正模寻救出来。正是这次“死过一次”,傅正模也与这座城市结下不解之缘。

  解放后,傅正模夫妇携子女定居武汉,直至1968年病逝武汉。

  弃暗投明勇举义旗

  解放战争爆发后,傅正模目睹国民党的黑暗,逐渐产生弃暗投明的想法。

  “父亲想方设法避免参与内战,而不上前线,并在任上海师管区司令之职时,采纳身边中共地下党员的建议,多次营救被捕的进步人士,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先生就曾住在我家,从事民主活动。”傅克刚说,1948年,父亲还拒绝了台湾警备司令的委任,毅然在调任湘鄂赣绥靖总司令一职时,拒不到职,把武器装备运往湖南,后在改任第一兵团中将副司令时,与昔日黄埔校友陈明仁将军一同率部起义,为湖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