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社转企改制:坚持“不主动解聘一人”(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国文化报社转企改制:坚持“不主动解聘一人”(2)

2010年09月07日 16:1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报纸改版 取消采编部门创收指标

  以前也在努力把报纸办好,可采和编分不开、采编和创收分不开,什么好东西都很难贯彻下去。

  今年1月1日,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打响了组建后的第一炮——《中国文化报》以崭新的面貌和读者见面了。改版后的《中国文化报》从原来主要面向文化系统、带有机关报性质的报纸,转为立足系统、面向社会的综合性文化艺术类报纸,报纸的版数也从之前的每周44个版增至56个版,平均每天8个版。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总经理、中国文报报社总编辑卜键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权威的文化新闻、沉静的文化气息以及较强的可读性、耐读性,是《中国文化报》此次改版的主要特色。改版后,报纸力求坚持导向、提高品格、生动活泼、贴近读者,记者写稿子也不能打官腔官调、抄官样文章,要给予一线更多的关注。

  “过去报纸常常缺稿,有时候一个版就3篇稿,编辑还要在自己的版上化名写好几篇。”回顾曾经编版时的捉襟见肘,卜键坦言,读者是最欺骗不了的,有没有糊弄版面他们一看就知道。做报纸必须将心比心,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把报纸办得好看、耐看,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有更多来自一线的声音,就一定会赢得读者的支持和好评。“此次改版后,报纸的稿件比较充足,我们与各地文化厅、文化局也建立起更为良好的关系,报纸的发行量明显提高。因此说,转制其实不是一种转向,而是一种提升,是对报纸更严格的要求,是一种能量的扩大,不是边缘化而是更前沿,是推动报纸向前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文化报社采取的都是采编与创收一体的经营模式,这也是很多部委报纸采取的经营模式,其弊端是采编人员不能集中精力办报,而且不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和办报的规律。转企改制后,公司取消了采编部门的创收指标。谈到给采编人员进行的这次“松绑”,卜键坦言,以前报社也在努力把报纸办好,可采和编分不开、采编和创收分不开,什么好东西都很难贯彻下去。如今,随着采编的分开、采编与创收的分开,采编人员能够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主业,报纸质量也通过转型、改版、扩版得到明显提高。

  “转企改制之后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尽快把经营搞上去。”卜键坦言,如果经营搞不上去、职工收入没有提高,转企改制肯定是不成功的,也失去了改革的意义。因此,在为采编人员“松绑”的同时,集团公司确定了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向管理、向政策要效益的既定方针,并积极充实广告经营部门,建立新的经营创收模式。“这么做能够妥善处理好经营和办报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经营与创收的分离,也使报社资源得到了统一整合。”

  为建立一支熟悉市场、懂经营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公司借助转企改制给用人方面带来的更多自主权和灵活性,积极推进现代化的人才机制建设,并多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有经验的经营人才。据了解,新成立的通联发行中心、广告经营中心均引进专业人员担任主任。

  做大体量 放手开展对外战略合作

  过去别人找我们合作,老嫌我们的体量小,就是一张报纸、几本刊物,没有多少固定资产。几个工程完成之后,我们的家底会比改制前增加几倍甚至十几倍。

  7月26日,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与中国联通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除当天正式创刊的《中国文化手机报》之外,双方今后还将在手机视频、数字阅读、移动电子政务、网络视频、文化产品购物、手机近场支付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对于集团公司组建后的这一大动作,孔繁灼表示,转企改制后要迅速做大做强,必须在对内搞活机制的同时加强对外合作。“过去我们的体制既不像事业又不像企业,发展每走一步都很困难,人家想跟你合作,觉得你是事业体制,跟你接不上轨。转企改制给报社发展带来的一个新优势,就是从体制机制上可以放手加强对外合作,引进资金、项目、人才,把体量迅速做大。而‘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更是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利用好这块金字招牌,加强对外合作,是集团公司最近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之一。”

  据了解,集团公司组建后发布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加强和规范对外合作的具体规定》,从集团公司、报纸、刊物与子公司3个不同层次规定了合作的内容、投资方式、所占股份比例等内容,以确保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目前,我们跟中国联通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正一条一条落实,其他合作项目也在积极洽谈当中。”孔繁灼笑着说,现在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的挺多,希望公司的对外合作能够在今年迈出新的步伐。

  在积极寻求对外合作的同时,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全面启动印刷厂维修改造、全国动漫产业信息平台管理中心建设、文化网络中心建设3个工程。其中,印刷厂维修改造工程已于6月下旬开工,拟于年底前基本竣工;全国动漫产业信息平台管理中心工程5月下旬已初步建成,已于8月26日正式上线运行,该中心的建成将对全国动漫产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文化网络中心建设工程今年第一期就投资2000万元,目标是建设全国最大、最权威的文化类门户网站。据了解,对原有网站的改造升级工程已于3月结束,网络文化中心计划在年底实现三步跳,为成为文化类综合网站的排头兵打基础。

  “过去别人找我们合作,老嫌我们的体量小,就是一张报纸、几本刊物,没有多少固定资产。这几个工程完成之后,整个集团公司光地产、房产、配置资产就可以达到几亿元,家底比改制前增加了几倍甚至十几倍,这在过去都是不可想象的。”孔繁灼坦言,没有改革就没有这几个工程,没有改革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局面。集团挂牌的时候,大家在总体思路上明确要办好报纸、搞好经营,并没有预见到形势会在今天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现在,每隔一段时间集团各项工作中就会出现一个闪光点,体量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确实让职工受到了不小鼓舞。

  彻底改革 不搞事业性质的翻牌公司

  转企改制不能搞翻牌公司,半拉子式的改革给保守观念留了后路,却消磨了转制单位的改革成效,败坏了改革的声誉。

  在以往的文化单位转企中,“借壳、留壳、造新壳”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文化“企业”在性质上仍然是政府办,资金上主要由政府撑,人事任命由政府说了算,无法作为独立主体进入市场竞争,于是守着“金饭碗”,却在“要饭吃”。这种半拉子式的改革给保守观念留了后路,却使无数改革者的脚步变得蹒跚,消磨了转制单位的改革成效,败坏了改革的声誉。

  “转企改制不能搞翻牌公司,不能一边说改、一边说不改,不能上面说改、下面说不改,不能表面上改、实际上不改。”孔繁灼表示,中央提出来的“可核查、不可逆”6字改革要求,决定了这是一场真正的改革。为了让企业更好地发展,也为了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中国文化报社在转企改制工作中努力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使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逐步成为真正的企业法人,做到可核查、不可逆,坚决杜绝出现行政事业性质的翻牌公司。

  “我们这次是真的改、彻底改,不真正改不会有那么大压力,更不会有这么多可喜的变化。”孔繁灼坦言,实践证明,中国文化报社转企改制的方向是正确的。早改早主动、早改早受益,提早一步转企改制为其带来了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和倾斜,带来了资源上的整合,带来进入市场的先机。“我们大概争取了两年的发展时间,比很多尚未转企改制的报社更早学会‘游泳’,面对市场的风浪也会拥有更多的优势、发挥得更自由。”

  改革给职工切身利益带来了实惠,也让公司上下尝到了快速发展的甜头。“其实,转成企业并没有什么可怕的,它只是表明你的一种性质。转企改制后,我们真正摆脱了体制上的束缚,发展的手脚可以放得更开。现在公司发展了、效益提高了、收入增加了,更为可喜的是,广大职工精神面貌发生可喜变化,‘聚精会神干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公司内部形成风气。”孔繁灼笑着说道。 (记者晋雅芬)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