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增城发现岭南最大底铺石子木椁墓——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广州增城发现岭南最大底铺石子木椁墓

2010年09月07日 21: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广州9月7日电 (杨薇)记者7日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广州增城发现了一座底铺河卵石的带墓道竖穴木椁墓,据悉,该墓葬是目前所见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铺石子木椁墓。

  该墓圹长10米,宽6米,墓道残长约5米,墓口到墓底最深仅0.8米。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张强禄介绍说,竖穴木椁墓虽因埋藏浅,被晚期建筑和农田整改破坏严重,但墓底结构保存基本完整,石子面椁板痕清晰可见。

  专家们表示,从椁板压痕判断,椁室至少分前后室两个区间,可能有双重封门。另外,当地考古专家还发现墓室残存随葬器物24件,其中玉器2件,原始瓷器和印纹硬陶22件。据悉,该墓出土的由龙虎形牌饰和蓝色玻璃管组成的配饰,与南越王墓同类器造型相似。原始瓷杯的精美程度也显示出墓主人的尊贵身份。

  专家们据此推测,墓主人下葬年代在秦至南越国早期,身份属于级别甚高的贵族官吏,或南越族首领。墓底铺石子属战国至西汉南方越人埋藏习俗,但棺椁制度和墓内随葬品体现出汉人风格,体现出该阶段“汉越杂处”的时代背景。

  另外,广州考古队还在同一个地方发现了来自新石器时代至元明时期的罕见墓葬525座,面积约15000平方米,出土的文物约2000余件。

  参与考古项目的张强禄表示,浮扶岭墓地作为专门的墓葬埋藏区延续时间近4000年,早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晚到近现代,西周至春秋阶段是其高峰期。埋藏墓葬的原有数量推测近千座。浮扶岭东坡及东南坡的保留区域面积约36000平方米,从现考古发掘区墓葬分布的密度、地表勘查及局部勘探的情况来看,地下埋藏的墓葬数量应有三、四百座之巨。

  据透露,目前广州境内还没有发现规模如此之大、数量如此之多、延续时间如此之长的古墓地,这在岭南地区都属罕见。(完)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